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找回密码   
 
资 讯
 
服 务
 
 
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培训
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培训
   心理在线--您的心灵家园 、成长乐园! 心理咨询预约客服电话:010-62205655、84722258、86868848  
   首页 >> 资讯>> 心理大观 >>热点关注

 

呵护记者心理健康 提高办报质量“必修课”
2017-09-19 15:51:25    作者: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邢立芳

  心理健康这一概念近年来已经逐步走进中国人的视野,伴随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地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在曾被冠以“无冕之王”称号的记者队伍中,心理健康问题依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方面是大部分从业者对自身职业形象的认知就是负重负压神劳形瘁,另一方面是近年来许多报社生存面临重重困境,从而对记者队伍的心理关怀缺乏。

  呵护记者的心理健康,是媒体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自我实践,各级党报只有在把这一工作扎扎实实抓好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完成自身的职责使命。

  记者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当前,呵护记者的心理健康,已经成为党报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历史遗留的体制问题导致记者的心理问题。当前,在许多基层党报都存在“一社多制”的情况,人员分为正式在编人员、招聘人员、临时聘用人员,这种情况无形中导致许多从业者认为自己是“二等公民”“三等公民”,形成严重的不安全心理。在同一个集体内同工不能同酬,方方面面的待遇有差别,使许多人有怨言。记者这一职业被人们誉为“社会的良心”,当众多的记者自身还没有得到公平、公正对待的时候,要让他们在自己的精神产品中大力宣传社会的光明面,这种落差必然导致心理上的一些迷茫和困惑。

  年轻记者的价值观问题导致的心理问题。记者是一个动脑又动腿的职业,体力要求使记者队伍以30岁左右的年轻记者为主,因此,当前的记者队伍基本是以“80后”为骨干,他们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与党报一贯要求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发生偏差。许多年轻记者认为自己从事的只是一个职业,与传统观念中记者的那份神圣感相去甚远,甚至一些年轻记者存在明显的挣工分思想,在写作中也会产生一些迎合社会低俗需求的倾向,当他们这种倾向受到报社传统力量的批判和否定的时候,消极情绪不可避免。

  记者的业务素质能力导致的心理问题。记者的业务素质包括新闻敏感、社会交往能力、适应与应变能力、心理承受力等,一个新闻记者是否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直接决定着他从业的水平高低。一个从大学校门出来进入新闻单位的年轻人,要想成为一个成熟的记者,至少要经过3至5年的培养和锻炼,在这个过程中,职业的压力、同行的竞争、面对诸多社会复杂问题的考验,也很容易使从业者产生种种负面心理。更何况有时候,面对天灾人祸的新闻现场,新闻记者在为受众报道这些灾难时,他们的人身安全时刻也遭受威胁,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具有专业素质的应对,并非易事。

  媒体不应成为过渡平台

  以上分析的种种是记者这个职业遭受重重心理压力的原因,使许多人对这个职业爱恨交加,一方面渴望其中的惊涛骇浪风光无限,另一方面又顾虑重重,瞻前顾后,浅尝辄止,知难而退。许多老记者感叹报社成了“培训基地”,在人才培养上为别人不停地“做嫁衣”。

  人才留不住,我们的党报如何能办得更好?呵护记者心理健康刻不容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要加快体制改革步伐,充分认识到当前这种“一社多制”的危害性,体制外员工缺乏归属感,难免离心离德,从根本上说不利于办好报纸。同时,许多报社的体制内员工已经年龄偏大,不能在重要岗位上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体制内员工还会逐步退休,工作的担子必然要交到现在所谓的体制外员工肩上,那时,在干部的选拔任用等方面必然会因为体制内外的掣肘造成问题,对党报工作质量的延续性也会造成困扰。

  要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记者们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感受到各方面的温暖。比如,要制定各种有利于记者们多劳多得的政策,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写作出好作品,使他们获得成就感;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和服务,树立正气,解决记者们在许多繁琐事项上的后顾之忧,使记者们能够安心工作;鉴于记者这种职业的独立操作性比较强,团体氛围比较淡薄,单位要经常组织一些活动,使同事们之间加强联系,增加了解,增强单位的凝聚力。在调动工作积极性,解决员工心理问题上,一个温暖的环境胜过许多严厉的教训,一个宽大的容器胜过一把规范的尺子。

  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记者自我成长能力。而今社会生活变化之快令人目不暇接,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必须不断地进行自我调节,它既包括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思想修养与知识技能水平,也包括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等一系列心理调节能力。心理健康教育如今已走进人们的生活,为人们所接受,主动地以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和完善自身的工作和生活已经成为社会的发展趋势。记者作为社会的观察者,对引领社会的风向更应先知先觉。以重视记者的心理健康为切入点促进报社事业的健康发展,以推进记者的心理健康为支撑点提高党报的办报水平,这也是各级党报负责人应当尽快觉察到的一个趋势。


 

 往期回顾
 
 联系方式
 
预约电话:
010-62205655
咨询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校内
乘车路线:
地铁:乘坐地铁2号线在积水潭下车换乘810路、826路、47路、626路 、38路到铁狮子坟(北师大东门)下车即是。
公交:乘坐16路、22路、38路、47路、104路、304路、331路、618路、626路、635路、645路、810路、826路、919路、939路、949路到铁狮子坟(北师大东门)下车即是。
 银行账号
 
公司账户

开户名:北京心灵在线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开户行:北京农村商业银行北七家支行
账 号:0612000103000018047


个人账户
户 名:张照坤
卡 号:
中行: 6013 8201 0000 8785 118
建行: 6217 0000 1002 4027 180
工行: 6212 2502 0000 6483 380
农行: 6228 4800 1067 6690 315
邮政: 6221 8810 0006 4202 088

| | | | | |
 

网络商标:心灵在线.商标 京ICP备10023055号-3

版权所有: 北京心灵在线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1999-2099
TEL: 010-62205655 专家热线: 13681586989 E-mail :zzk118@126.com
北京心理咨询地址: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师大校内)   邮编:100875  QQ:982881848
本站关键词:心理咨询 心理治疗 心理培训 心理医生 心理专家 北师大心理咨询 青少年心理咨询 婚姻家庭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