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邕宁区那楼镇华佳村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邕宁区城关第二小学青年教师志愿队队员。她们走近留守儿童,开启了关爱帮扶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新旅程。在专业心理健康辅导老师在指导下,留守儿童学习培养自信的方法,今后孤独难过时学会自我调节。
在邕宁区那楼镇华佳小学电脑室,记者看到几位老师正在带着一群孩子做游戏。
孩子们玩的游戏叫“盲人与拐杖”,规则是两个陌生的小朋友,一个戴上眼罩扮作盲人,一个扮作盲人的拐杖。扮作拐杖的小朋友需要帮助“盲人”完成有障碍的旅行,其间只能用手势提醒而不能说话交流。一开始,有的孩子很紧张,游戏过程中也出现一点失误,但最终都配合默契,完成了障碍旅行任务。
这群小学生均为留守儿童,分别来自华佳小学不同年级。“有些担心,因为当‘盲人’时怕自己摔倒,当‘拐杖’时又怕把别人绊倒。 ”留守儿童阿娟(化名)怯怯地对记者说。“很多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安全感,往往自我封闭,这个游戏让他们感受到信任与被信任、爱与被爱的幸福与快乐,理解自助与他助同样重要。”在场的专职心理健康教师黄文瑶说。
“小强(化名),你在学校学习很勤奋,回到家还能帮奶奶干农活,真棒!”“小峰(化名),听说你经常帮助同学,同学们都很喜欢你。”在华佳小学的另一间教师办公室内,同样是来自邕宁区城关第二小学的青年教师志愿者莫英则是通过和孩子们聊天的方式,不时给留守儿童鼓励,让他们找回自信心。
“如今大部分留守儿童的基本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但由于常年见不到父母,与老人生活在一起,容易在性格、生活习惯和相处方式上出现一些问题。心理辅导老师就是通过与孩子们一起完成各种游戏或者和孩子们聊天倾听他们心声来发现问题,更好地帮助他们,通过更多的心理辅导活动,让留守儿童实现身心协调发展。”莫英说。
据相关部门对留守儿童所做的调查显示,留守儿童因长期生活在缺乏父母直接关爱与呵护的环境中,久而久之容易产生焦虑、烦躁、悲观、缺乏安全感、不自信、情绪调控能力差、协作能力差等一系列心理问题。黄文瑶说:“我们希望通过对他们自信心的培养,克服这些心理问题。”记者看到,在黄文瑶的笔记本里记录着不少留守儿童的相关情况问题。
记者了解到,邕宁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紧紧围绕农村精准帮扶工作,招募志愿组织从物质与精神上参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帮扶工作,同时以乡村学校为重点,积极聚合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力量,创新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身心健康主题活动。如邕宁区城关第二小学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由学校“幸福童年”爱心基金会、学生发展中心、少先队大队部、关工委联合组织专业心理辅导老师、青年教师志愿队队员深入学校及留守儿童家庭,详细了解孩子们的学习及心理健康状况,从而进行心理帮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