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班每月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不少于2课时,每年面向全校新生开展一次心理检测工作,各级中小学设立班级心理委员并进行系统培训……记者了解到为深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让每一个孩子的内心都充满阳光,我省就进一步推进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具体意见。
每班每月心理辅导课不少于2课时
作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关于进一步推进完善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我省各中小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必须确保教材的科学性,并要以学生成长规律、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需要为主线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课时可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如选修课、班会课)中安排,每班每月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不少于两课时。同时,各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将逐步规范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和考核制度,今后省心理辅导等级站评估及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培育与评选将把心理辅导活动课课时与教材使用作为评估与评选的重要内容,确保心理辅导活动课落地。
定期进行心理检测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意见提出,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要建立并完善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检测制度,并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的建设。各中小学校一方面要在心理辅导室的建设与改造中积极创造条件安装心理检测系统,或借助公益性的心理检测平台定期对全体学生进行全面的心理检测,结合心理咨询记录及班主任与心理委员的日常观察确定心理高危学生名单,每年9月应面向全校新生开展一次心理检测工作,尽早发现有严重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另一方面,要逐步建立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流程,各级中小学应设立班级心理委员并进行系统培训,完善转介机制,积极整合医疗等其他社会资源,对心理高危学生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方式,通过通报、问责等方式强化责任,切实减少学生极端心理事件的发生。
开展亲子辅导工作 拓展亲子教育途径
除了学校教育,意见还要求各地积极组织心理辅导专兼职教师开展亲子辅导培训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探索建立以亲子辅导工作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工作体系,开设系列讲座等辅导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和家长掌握亲子沟通和交往的方法和技能,构建和谐的家庭亲子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