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报记者 孙墨琦 通讯员 尹珊珊 王燕)
二胎政策放开后,能不能生,是否还能赶上末班车,成为不少朋友担心的问题,她们做孕前检查,积极备孕,调整日常作息,但尝试几月也未见改善,这到底什么原因?对此,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产科护士长冯爱华介绍,这其中与心理作用关系密切。
计划备孕 胎儿咋会渐行渐远“墨菲定律”介绍过,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越是满心期待的事情,往往不能实现,越是害怕的事情往往就会出现。怀孕也如此,欲速则不达。因为月经周期的调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排卵过程同样受神经体液的调节。受孕原本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心理期待越大,自我暗示、自我焦虑就会增加,自然会影响到排卵,进而影响到受孕的几率。怀孕有一个准备期,有很多女性朋友来医院就会说,我前两个月避孕了,我这个月就要怀孕,如果这个月没有怀孕,她就会变得焦躁不安,感到恐惧,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周而复始,形成恶性循环。
怀孕要在一个自然放松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下,才能轻松怀孕。政策放开后,决心要二胎的朋友,可以先取环等待子宫内膜修复。首先改善生活方式,对体重超重者减轻体重至少5%~10%;对体质瘦弱者,纠正营养不良和贫血;戒烟、戒毒、不酗酒;掌握性知识,了解自己的排卵规律,性交频率适中,以增加受孕机会。同时要调节好夫妻双方的身心状态,正确对待受孕机会。然后做一个全面的孕前检查,夫妻双方调节好生活习惯,不要熬夜戒烟戒酒,开始适量服用一定的叶酸,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准备期。在做好科学的备孕检查基础下,还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医院接诊过此类患者,家住临沂的张女士来医院就诊时,无精打采没有生机。“备孕了半年了,一直没有音讯。检查也没有什么异常,自己都没有信心了。”谈话间已经泣不成声。冯护士长握着患者的手,在一旁轻声安慰着。原来张女士结婚以来孕育新生命就成了家里头等大事,各方压力的累积下来,张女士却迟迟未孕,长此以往张女士就像泄了气的皮球,感觉自己对不起婆家人,对自己没有信心了。护士长奉劝她不妨卸下包袱,轻松面对生活,毕竟怀孕不是生活的全部内容。怀孕不可强求,慢慢来也许就会成功。果不其然,张女士几个月后成功怀孕。
冯护士长提出,在备孕阶段除了个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外,来自家人的鼓励也是至关重要的。有很多长辈会不厌其烦地唠叨督促,“催孕”现象屡不见鲜,却不知在无形中给夫妻双方制造了更大的压力,让他们有种完成任务的感觉,不小心就会陷入“难怀孕”的窘境。
孕前检查不可替 找准排卵期正中下怀“孕前检查与普通的单位查体是不能划等号的。”冯护士长介绍,孕前检查是对孕妇全身的检查,医院就曾查出过一位垂体瘤备孕朋友,脑子里有瘤子自己却不知道,检查发现泌乳素升高,进而通过CT检查才发现了脑垂体上长了瘤子。找到了隐藏在身体内的炸弹。女性朋友在怀孕之前,可以检查一下泌乳素。泌乳素的检查,一方面是检查卵巢功能另一方面就是排查垂体瘤的可能。垂体瘤一般都没有感觉,患者也不会去查,通过这方面检查如若发现瘤子,就可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是否保守治疗,要不要做手术,全由病情决定。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对自身健康的认识。既科学备孕又排查疾病隐患,可谓两全其美。
日常如何找准好日子科学怀孕?目前市面上,各类客户端层出不穷,算好了排卵期、月经期但往往各有不同。冯护士长提出,现在的软件算出的排卵期很多都缺乏科学根据,忽略了个体差异仅供参考。如何找好日子成功怀孕,女性朋友可以通过测量基础体温、观察阴道分泌物状况等方法,找准自己的排卵规律。每天清晨未起床便开始测量体温,保存记录下来。连续几个月经周期后,发现体温最低点后,再连续增高0.3~0.5度,称为双相体温,也可判断是有排卵的。那么体温最低的前后几天,此时的白带一般变得稀薄呈拉丝状,多为排卵期,便是受孕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