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关工委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他们能否健康地成长,关系到家庭幸福,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社会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心理应激因素日益增加,人们的情绪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逐年增多。其中青少年心理问题尤为突出,需要引起全社会和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如何?他们中间存在哪些心理问题?导致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可以提高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和措施?这些都是全社会比较关注的热点话题。为了弄清以上问题,市关工委联合市第三人民医院等,就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做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与各界进行分享,并提出做好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现状和问题
青少年伤人害己事件频发
近年来,我市蓬江、江海、新会、鹤山等地均发生多起中小学生跳楼事件。仅2014年上半年,鹤山就发生三起学生跳楼事件。每一起事件都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学校和社会均产生非常大的负面影响。让人记忆深刻的是2012年底江海区江南小学10岁女生小敏跳楼事件。小敏被疑偷钱从教学楼5楼跳下,导致全身多处骨折,经ICU抢救住院近7个月才恢复出院,医疗费超过11万元。事情发生后,该校校长李某引咎辞职,一名副校长被撤职,误以为丢钱的谭老师被开除,小敏的班主任被记过。小敏的老师因为此次事件,也出现了明显的情绪波动和睡眠障碍,严重影响基本的工作和生活。
除了跳楼事件,学生离家出走、校园暴力等事件也频频发生。今年年初,杜阮镇一个月出现8名学生离家出走或离校未归事件。“开平市中学生众凌一女恶劣性虐待视频”事件令人痛惜而惊愕,在长达7分钟的视频中,一名受害少女在开平市一房间里,遭受多名青年男女殴打和凌辱……据公安机关了解,受害人为初中女生,涉案人员也有不少青少年。此次事件的发生,给受害女生、涉事青少年以及学校、社会都带来很大的影响。
上述虽说是近年发生在我市青少年当中的极端性个案,但类似案件之频发,涉及地域之广泛,表明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整体状况不容乐观。实际上,我市2014年全市常住人口逾449万,按照儿童青少年占总人口的20%计,我市共有儿童青少年89.8万。按照国家卫计委的统计数??全国有21.6%的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精神心理障碍的比率计算,我市约有精神心理障碍儿童青少年19.4万。主要表现为好动、易怒、同伴关系紧张、亲子关系紧张、师生关系紧张、对学习恐惧、有挫折感和青春期问题、考试焦虑、抑郁症、强迫思想和行为等。
根据我市第三人民医院统计,2014年全年到该院心理科就诊的16岁以下(含16岁)儿童青少年有4899人次,主要为:轻性心理问题(含人际交往问题、情绪问题、上学恐怖、焦虑障碍等)占70%、多动症占12%、情感障碍占7%、精神分裂症占6%、孤独谱系障碍(含童年孤独症、阿斯伯格综合症等)占5%。按照上述数据,我市所有儿童青少年的就诊率:4899/89.8万≈5.5%;我市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儿童青少年的就诊率:4899/19.4万≈2.5%。与国家卫计委的数据存在很大差距,2.5%的就诊率与国际上统计的20%就诊率也相差甚远。
以上情况表明,虽然我市过去一直比较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比如中小学普遍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心理健康咨询辅导中心,市义工联成立青少年12355咨询服务热线,市第三人民医院长期开展青少年心理诊治工作,市关工委、文明办、共青团、妇联等不断组织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和辅导工作等,但在取得较好工作成效的同时,也应看到,这其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正确认识和继续做进一步的努力。
对策和建议
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茁壮成长是关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目前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全社会必须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齐心协力,共同加强和改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政府机关要在关心推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宣传和教育,推动全社会形成都来关心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动员全社会力量以不同途径和方式都来关心支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基地
搞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键是要整合各种社会力量,形成有效的三级预防体系。即一是通过社会宣传、优生优育、举办家长学校、专业人员培训等,给儿童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他们心理健康发展,减少心理障碍、心理疾患的发生。二是建立筛查技术方法和规程,加强心理卫生教育与咨询,做好对问题儿童的处理等,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除病于萌芽状态。三是对已经存在心理问题的群体或有心理疾病的个体,通过心理咨询、治疗的专门机构与家庭、学校结合,进行有效的心理矫治,减轻损害,促进健康。为了有效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化水平,建立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基地势在必行。基地将集预防、治疗、康复为一体,集中专门力量对我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研究、指导和开展。目前,市关工委已依托市第三人民医院建立了这一基地,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
2、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有效开展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前提是必须对我市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总体状况有清楚的摸底和认识。目前,江门市还没有形成本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问题的调查统计数据,直接制约着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针对性和有效地开展,因此,及早开展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得非常重要而急迫。
通过调查,可以填补我市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情况调查上的空白,为我市科学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防治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也为国内外学术交流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可以清楚了解和掌握青少年心理障碍问题的结构和类型,有针对性地对高发人群进行重点防治,对危险因素及早进行干预。可以为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制定有关卫生政策,教育干预和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开展调研工作,涉及范围广,工作量大,专业性强,是社会性大工程,需要市政府统筹安排,市财政局、教育局、卫计局、团市委、市文明办等部门相互合作,尤其需要专业人员和专项经费的支持。需要成立工作机构,考虑到该项工作专业性比较强,建议由市关工委依托市第三人民医院建立的江门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基地牵头,组织专门力量,联合市教育局、团市委等部门共同进行。
3、加强青少年心理辅导队伍建设
开展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一支强有力的、懂专业的、覆盖面广的心理辅导队伍。包括专业技术队伍,学校教师队伍,由关工、义工、社工等组成的队伍。就专业技术队伍而言,市第三人民医院作为我市专门心理健康诊治单位,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心理科已经拥有一支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社会责任感强的心理咨询、治疗专业队伍,但人员数量有限,无法满足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
就学校教师队伍而言,2013年7月数据显示,全市500多所中小学有92.6%的学校已经建有心理咨询室,也配备了相关设备,但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以兼职为主,专职教师仅逾百人,心理专业毕业的教师(持A证)未到90人,导致学校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前述事件频发就是这种状况最直接的反映。关工、义工、社工等队伍,由于专业性人员较少,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很多时候只能是辅助性的。由此,面对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量而繁重的任务,通过不同途径和方式,壮大青少年心理辅导队伍,提升心理辅导技术水平,成为整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且,这方面我们与广州、深圳、佛山等发达地区有较大差距。
4、加大投入,多渠道筹措经费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惠及千家万户的重大民生工程,是一项长期、系统而又持续开展的社会性工程。各级政府和部门除要高度重视和把它纳入重大民生建设项目外,还要多方努力筹措经费,加大经费投入,确保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经费来源可以采用政府财政、社会支持、热心人士资助等多渠道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是支持一些关键性项目的实施。
当前,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基地最为紧迫的工作任务是依托市第三人民医院开展我市青少年心理状况的调研,此项工作需投入一定的人力和财力,目前经费尚有较大缺口,希望政府出面协调有关部门,给予统筹安排和支持,将这件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惠民工程付诸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