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大公报8月13日报道,从8月12日晚开始,天津滨海塘沽爆炸事件在各类媒体被上大篇幅地报道,不管是朋友圈,微博,网络媒体还是纸媒,到处都可以看到蘑菇云的图片,奔跑逃离现场的视频,死伤者的照片,急需献血的信息文字。如果灾难本身对于遇难者和大众来说是第一层的创伤,那么灾难的后续发展以及媒体对于事件相应的报道,如果处理方法不得当,会造成第二层创伤,其中儿童和青少年为主要潜在的创伤群体。
爆炸事件属于突发事件,孩子对于突如其来的事件是没有任何心理建设和准备的,其创伤程度尤为严重。孩子会因为突然地失去亲人和朋友,遭受到重大的打击。由于事件发生突然,已经灾后的救援匆忙又混乱,有的孩子目击了整个过程之后,家长并没有及时告诉孩子具体发生了什么,身边的亲人和朋友状况如何,因此孩子会因没有及时收到通知缺乏了解实情而感到非常困惑,有些孩子会开始胡思乱想,这种不确定性同时加深了事件本身对孩子的打击和刺激。 另外,由于事件的严重性,所有人都会感到恐慌和错愕,当然包括成年人。因此,孩子会因为周围在家长的恐慌和担忧中,也变得格外害怕起来。除了灾难本身,灾后的各类报道也会对孩子造成负面的影响。
尽管有部分孩子不容易从灾难带来的丧失、悲痛和改变中恢复过来,进而发展成适应不良、应激障碍、人格缺陷甚至是精神疾患,但令人欣慰的是,大多数孩子都能在外界的支持下通过自我心理能量达到自我修复。我们能做的,便是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扶持以及专业的心理援助以激发儿童内在的心理能量,帮助他们迈过这片人生的荆棘。 面对孩子的悲伤情绪,我们能做的就是倾听、理解和支持。成人在灾后往往忙于各种生活事务而无暇顾及孩子的心理需要,或是认为孩子年龄太小什么都不懂而不愿意和孩子分享和讨论灾难带来的丧失和改变。但实际上,孩子和成年人一样,需要向他人倾诉以宣泄自己的悲伤,需要获得他人的理解以达到情感的共鸣,需要他人的支持以获取力量继续成长。
我们或许不能改变灾难本身给我们带来的负面情绪和悲痛,但我们能做到的是如果让此事件和后续报道对下一代心理活动的负面影响做到最小化,做到积极但真实的面对事件以及相关报道,关注孩子变化的心理活动,及时跟进讨论和咨询,在此次经历中更加相互了解和相互理解,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