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团长春市委近期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面对不断涌现的外界压力,部分青少年的抗挫折能力却没有“同步提升”。 在11至17周岁的青少年中,心理健康差与较差者的总体发生率为19.1%,比例居高不下。(中国青年报 7月21日)
青少年一方面处在充满变化的过渡期和动荡期,身体和心理发育水平的矛盾,导致他们容易面临种种心理危机,并出现心理和行为问题。另一方面,家庭结构变化更易导致青少年心理失衡,让部分人的心理问题雪上加霜。 笔者认为,要强化青少年心理素质培养,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挫折观,使青少年能正确认识问题,从而妥善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种种矛盾与冲突,产生一种积极主动接受新事物,承认并敢于接受挫折的自信心。二是适度磨练意志,孩子受一些挫折,对一生的健康成长极其重要。三是保持适当的期望,不断调整目标,帮助孩子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前提下,实事求是的评价自己,设置适合自己条件的目标,经过努力并能实现。四是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培养稳定乐观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五是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提高心理素质,学校应加强心理咨询与心理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帮助学生从理智上端正态度,提高认识水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的适应环境,以促进自身人格的完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