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位于新塘镇的新康小学做了一个大胆的尝试??取消“三好学生”称号评选,取而代之的是“优势嘉奖令”。“三好学生”这个国内沿用多年并至今仍是主流的学生评优办法在这个建立仅有12年的民办学校中消失了。
新康小学是增城应用实践积极心理学的第一所试点学校。2012年,增城举办第十九期教育名家增城论坛,主讲嘉宾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介绍了积极心理学,首次将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带到了增城。2013年,增城与清华大学幸福科学研究中心、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积极心理学研究团队合作,开展针对教育系统德育干部的理论和实践培训,迈出了在增城推广积极心理学的第一步。2013年6月,新康小学正式开始试点工作,积极心理学在增城真正落地。
由于积极心理学在国内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试点工作开始之初,学校老师只能一边参加区组织举行的培训班,一边在学校摸索实践。期间,全校老师纷纷自发购买马丁?塞利格曼的《真正的幸福》等系列著作,人手一册积极心理学的读物。为尽快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学校也将班主任培训由原来每周一次,增加到每周两次、三次。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体研究,新康小学依据积极心理学的三大基石:积极的组织系统、积极地人际关系、积极地活动设计,探索设计了“人人都是班干部”、“优势嘉奖令”评选、“幸福账本”等实践载体,并开始在部分班级开始试点工作。这些实践载体一改以往班级管理、学生评优和课外活动的理念。如“人人都是班干部”目的在于鼓励学生为大家服务,主动做事,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如今,在新康小学实行幸福教育实验的班级中,均设有电扇电灯管理员、椅子管理员、图书角管理员等班干部职务,职务十分细化,甚至细至红领巾也设有专门的管理学生。“幸福账本”则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每天记录让自己感到幸福的事情,并写明感到幸福的原因,让学生学会感恩,每天都保持正能量。
而取消“三好学生”评选,应用“优势嘉奖令”则是最为大胆的一项创新尝试。“三好学生评了一半,还有一半落选,但是优势是每个学生都有的,所以每个孩子到学期末都会拿到属于自己的优势嘉奖令。”新康小学校长杜成云说,引入积极心理学后,学校开始把注意力从发现“学生的问题”或“问题的学生”转移到发掘学生自身的优势和潜能上。如今,新康小学的学生每个学期末都会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填写“我的优势申报”表格,参加评选。申请表格上的内容包括“我的优势”、“优势给我带来的快乐”、“我能发展的优势”等内容,通过参加申报,引导学生发现和发挥自己的优势,挖掘潜在优势,培育学生自信心。
“人真正的幸福是知道自己的优势,并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现在我们每个学生通过申报优势嘉奖令,都知道了自己已有的优势是什么,潜在的优势是什么,也让孩子从小知道自己的短板。”杜成云说,为突出培育重点,如今学校已根据马丁?塞里格曼提出的人的24项优势人格,结合学生的实际,提出重点挖掘和培育学生拥有创新、乐学、真诚、合作、责任、宽容、仁爱、谦虚、幽默等10项优势人格。
新康小学教师杨丽娟全程参与着学校的积极心理学应用试点工作,她对积极心理学的作用深有体会。“积极心理学让我们知道孩子其实是一块玉,需要用不同的角度来雕刻。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有自己的特点,如果能够适当引导,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他们就能在不同的地方发光发热。如今虽然‘三好学生’消失了,但我相信涌现出来的会是更多的好学生。”她说。
“三位一体”的寻找幸福共同体
积极心理学应用于教育领域后,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关注的还有老师和家长,致力将学校、家长和学生三者打造成培养孩子积极心理,寻找幸福的共同体。
职业倦怠是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增城在推广应用积极心理学时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专门建立了教师的心理健康档案,长期跟踪研究教师的心理状态变化,并用通过利用积极心理学的调节工具和开展系列积极心理培训,引导教师及时调整工作心态,消除消极心理。
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两年来,全区共培训近一百名校长及教师,而与普通教职工相比,该部分校长和教师的积极情绪和抗逆力显著提高,乐观度、工作投入的均值明显提升,焦虑度、职业倦怠感显著下降,工作压力和抑郁度均值明显下降。
在新康小学,教师被纳入到积极心理学的试点工作中。该校在定期嘉许学生的同时,也对老师们进行嘉奖。每个月末,学校对该月教职工中典型人物、感人事迹进行总结回顾,挑选出最感人的故事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进行嘉许。
“老师们的心态正向才能更好地向学生传播积极心态,老师自己幸福感满满,才能教授孩子怎样寻找幸福。”新康小学校长杜成云说。
老师的心理问题解决了,家长的教育观念和心理问题也不容忽视。杜成云从事小学教育工作近30年,他说,如今家长、学生和学校之间往往存在一种奇怪的教育关系。“很多家长见不得孩子开心,孩子玩得开心,家长就会说孩子最近怎么了,没作业?家长就开始不开心,焦虑,问老师发生了什么。但是到了孩子埋头在做作业,孩子不开心了,家长就开心了,觉得孩子乖了。如果家长不理解,工作做不起来,不能学校在打气,家长在放气。”
为改变家长、学生和学校之间这种矛盾状况,增城自开始践行积极心理学起,便通过在各学校开设家长论坛,举办积极心理、幸福教育系列培训,将家长也拉进积极心理学的阵营,让家长了解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转变教育理念。通过培训,引导家长不再盯住孩子的问题不放,不再一味地教训、打压孩子,而是学会了让孩子看自己的优势,主动挖掘自己的潜能。
随着积极心理学在效果逐渐显现,增城的家长正慢慢理解和接受这套理论,如今,各个学校的家长义工团不断壮大,家长参与学校的幸福教育亲子活动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家长、老师、学生寻找幸福的共同体也日益壮大。
“幸福可以教授”
马丁?塞利格曼在《持续的幸福》一书中设计了一系列提升人的幸福感的方式,为寻找幸福提供了工具和路径。而经过2年多实践,增城根据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已发展出一系列的幸福教育方法手段和工具。
新康小学在运用相关工具和方式开展幸福教育活动外,还总结了这两年多来的实践经验,于2013年编写出版了近20万字的积极心理学教学实践著作??《积极心理学就在我们身边》。该书从“积极的组织系统”、“积极的人际关系”、“积极的活动设计”三大板块,通过理论、实施策略和案例分析三个维度,系统讲述了学校在德育工作中开展积极心理学实践的经验。这本书成为了国内为数不多的指导积极心理学在教育领域教育实践的教材。
杜成云是《积极心理学就在我们身边》的作者之一,他说,“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幸福是可以教授的。”
位于永宁街的凤凰城中英文学校也是积极心理学的试点学校之一,学校目前已开设了“幸福账本”、“优势卡片”、“感恩交流会”等系列幸福教育活动。学校对积极心理学和幸福教育的工具和手段也有进行总结,但他们更注重思考的是如何将积极心理学本土化、“本校化”。如今,学校已把积极心理学的实践和学校一直以来倡导的博雅教育理念结合了起来,并将马丁?塞利格曼提倡培养人的24种优秀人格的目标与学校开展国际文凭项目提倡培养学生10种优秀品质的目标进行了融合,形成了学校自己的一套践行模式和标准。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新型学科,而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许多成熟的、优秀的教育理念,我们希望将两者有机融合起来,结合自己学校的特色和学生的特点,补长取短,让其效果实现最优。不能‘一刀切’。”凤凰城中英文学校校长程晋升说。
针对如何更有效地将积极心理学理论应用至教育领域中,区教育局目前正通过开展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大课题《积极心理学在德育工作中的应用研究》进行探索。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增城探索推广积极心理学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其体系还不完善。如目前很多实践经验偏感性,缺乏理性数据收集分析。接下来,教育部门将引导学校在数据方面多下功夫,同时在课程和活动设计上也加以完善。而展望未来,通过总结经验,积极心理学有望扩展应用到幸福家庭、和谐社区建设以及机关事业单位管理中。
以科学的方法研究美德和人格的特质,并以此指导教育工作者培养学生的健全心理,必定是中国乃至世界德育教育的发展方向。积极心理学在中国德育教育中的应用很有必要。我们希望利用积极心理学理论以及具体实践方法,通过提高学生的PERMA(即科学化的幸福感,包括积极情绪、生活的意义、积极的人际关系、投入和成就),培育学生优势人格以及提高学生心理免疫力,减少学生的行为问题,包括降低学生抑郁率、狂躁率、自杀率等,增强学生面对逆境与挫折的能力。此外,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学习动力和自我调适能力,从而间接提升学习成绩。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积极心理学能帮助他们提高工作热情、人生幸福感、教学意义感,降低职业倦怠感。
1.
小谷是新康小学五年级学生,他此前是一个令家长和老师头痛的孩子,作业没人看着不写,有人看着也写不好,甚至在写作文期间,两个小时也写不出100字,而且错字连篇。老师批评,妈妈也整天向老师抱怨,亲子关系紧张。于是家长开始要求老师给孩子补课,同时,家长也到校外补习机构给孩子找老师补课,结果越补越差。
看到这种情况,学校研究决定把小谷转至进行幸福教育实验的五年四班。老师向小谷的家长讲述了幸福教育的理念是发现孩子的优势,家长不要过度关注孩子的问题,只要给孩子多鼓励,发现小优点就表扬。五年四班每周都举行一次“幸福嘉许会”,大家相互发现优势。老师还精心设计幸福活动,让孩子们体验幸福。
小谷转入五年四班后,老师没有单独给他做过督导,一个学期后,小谷的变化让老师和家长感到惊讶。转入班级一段时间后,小谷常常被发现在教师李一个人静静地写作业、读书。家长告诉老师,孩子爱上了写随笔,常常写到晚上11点还不肯睡觉,一篇随笔能写到2000字,而且没有一个错别字。此前常向老师抱怨的小谷妈妈发短息给老师说,孩子最近进步很大,感觉他找到了爱上学习的方法,学习很用功,很自觉。
“幸福教育的理念让家长看孩子的角度从找缺点变成找优点,家长学会欣赏支持孩子,亲子关系自然会和谐起来。孩子的内心强大了,才会自我超越和进步,学习也就不用辅导也会自己找到方法和乐趣。”新康小学五(4)班班主任杨丽娟说。
2.
小琪是新康小学六年级学生,他有一个身患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哥哥。初来新康小学时,他仍是一个不会关心家人的孩子。每天放学后,他不是和小伙伴玩就是自己在家玩游戏,从不会理会需要帮助的哥哥,也不会帮助父母做家务。
参加了学校的幸福活动后,小琪妈妈发现孩子慢慢发生了变化,小琪开始学会帮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而且还开始照顾姓周不便的哥哥。每天放学后,他主动给哥哥端水、拿药,还常常帮助哥哥解决上厕所问题。
3.
宋先生是新康小学五年级学生小扬的父亲。由于忙于自己的工作,此前宋先生连周末和家人吃饭都十分少,更不用说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2013年参加了学校举行的“积极心理学就在我身边”的家长会后,宋先生像变了一个人,对孩子的学生和生活都十分关心,学校有什么活动都主动参加,如今他已是学校家长义工团的成员,而且是其中的活跃分子,常常联合其他家长组织家长、老师和学生出游。
今年,新康小学一个学生患上了癌症,需要大额的医疗费用。从孩子口中得知这事后,宋先生第一时间就和其他家长义工商讨帮助该学生。经过他和其他家长发动,捐款得到了广泛响应,除了在校学生家长参与捐款外,还有已经毕业的学生的家长也主动参与捐款。结果,只用了一天半的时间,总共收到了捐款超过50万元,大大减轻了该学生治疗费用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