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4月10日电(赵竹青)今天上午,随着第三届心理健康与社会发展论坛的召开,“全国心理援助联盟”在此间诞生,致力于对人们突发事件后出现的心理创伤进行专业援助。
“目前,心理援助已经成为继生命援助、物质援助之后的第三大援助。”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长张建新回顾了中国心理援助的发展,他认为2008年是中国心理援助的元年,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心理学界对受灾人群进行了大量的心理援助。“虽然前期也有一些质疑的声音,但后来经过总结经验,心理援助更加有序开展,灾区群众对心理援助的认可度越来越高,这对灾后重建工作非常有帮助。”
论坛组委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张侃表示,本届论坛的主题重点围绕“儿童保护与心理安全重建”来进行,除成立“全国心理援助联盟”以外,论坛还有四个主要目的,包括交流经验、分享研究成果、进行相关培训以及建立专家库等。
张侃说,在遇到各类突发应激事件后,“儿童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人群,没有之一”。他表示,仅依靠政府、学校、机构,还不足以解决儿童心理创伤,还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因此,此次论坛就是致力于推进全面的儿童保护和心理安全重建工作,促使这项工作更加科学、有序、有效和可持续地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