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抽动症的孩子和家庭,都有如下一条或几条共同的特点:
1、 孩子先天属于敏感、谨慎型气质、体质较弱、有的孩子是早产或三岁前经常生病;
2、 孩子比较聪明,对外界的观察和感知较强。有一个孩子一岁半就对地板上的花纹感到害怕。另一个孩子两岁多的时候能根据咳嗽声判断出家里的成员。
3、 父母至少一方特别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会担心孩子生病,采取很多预防措施,孩子一旦生病,会非常焦虑,寻医问药,每天念叨很多遍。
4、 父母不和,经常吵架争吵或冷战,争执的原因中很多是关于孩子,当着孩子面提过离婚,或孩子说过担心父母离婚的话;
5、 父母中一方工作忙,经常不在家或早出晚归见不到孩子,家里的气氛冷清、单调;
6、 家中保姆、家教、司机较多,和或老一辈人同住吗,造成家里表面上人很多,大家都喜欢孩子,但实际上孩子不能与其中某人建立稳固的,深刻的关系,尤其是不能与母亲形成亲密的、信任的、依恋的关系;
7、 秽语症和喉部出声的孩子常常是积累了很多愤怒的孩子。形成语言、说话是大脑左侧新皮层中的布洛卡区为主、辅以右脑几个负责想象理解意义的几个区的功能。而说脏话,骂人时,却不是这几个脑区活跃,是边缘系统(情绪产生和记忆的部分)更活跃,是愤怒情绪的表达。愤怒常常是由两种情况造成的,一种是受挫,达不到目的;另一种是被攻击,被挑战的时候。举两个例子,一个秽语症的13岁孩子,一直不满意父母更爱老二,一直认为父母偏心而且弟弟总是做错事,欺负他。父母认为是他太不懂事,对弟弟不友好,一般他告状总是以批评教育他为终。这个孩子进了诊室的门往那里一站,就看出他的眼神里嘴角边都是气哼哼的样子。另一个喉头发声的6岁孩子,平时主要由保姆带,他对保姆态度不好,但父母认为保姆还不错,有文化,干活麻利,常常教训他不许对保姆不礼貌。而据我观察,一方面保姆尽量顺着他,不让他哭闹,另一方面,保姆对这个任性的被惯坏的孩子真心喜欢不起来,常常暗暗让他吃些苦头。例如,故作听不见他叫阿姨,他要吃的菜以他父母不让吃的名义就不给他做等等。这个孩子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焦躁,不能顺畅地与别人交流;
8、 如果深入地考察的话,我们会发现,的抽动症的孩子常常处于非常矛盾的处境中:a.关注VS忽略。父母好像很关心我,尤其是我的身体,都到了恐惧,焦虑的地步,但是却忽略孩子作为一个弱小的,正在成长的生命的基本需要。忽略了孩子的自主性,依恋关系和对指导与支持的需要;b.依赖VS惧怕。幼小的孩子仰仗的只有父母、保姆、姥姥、奶奶就算对孩子再好,也替代不了父亲、母亲,可是在很多家庭里,孩子对父母是畏惧的。在孩子困惑或困难时,父母不能及时给予解释,指导或力量,反而在琐事上喋喋不休。虽然简单粗暴的父母越来越少了,但是过于放手的父母,用大道理套孩子却无视孩子的实际情况的父母,以及用罚站、反省等冷暴力方式处置孩子的父母越来越多。基本是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压制;c.任性妄为VS惶惑无主。不少孩子的外在表现是特别执拗,不听话。必须要父母顺从他,而实际上孩子的内心是很茫然的,每一个孩子都期望并愿意相信自己的父母是又强大又智慧的人,可惜,父母由于时间、精力更多地分配给了工作,或者太疼爱孩子自我矮化到孩子的仆从地位,或者读了很多亲子育儿的书,了解一般孩子的状况却不了解自家孩子实时的状况,不能给予孩子令其信服的指导或支持,久而久之,孩子不再相信父母,再加上宠惯或忽视等,最终父母想管以及来不及了。有时孩子的任性恰恰是其内心惶恐的表现,只有达到他的目的他才感到满足、安全;d.想法很多VS不能不可以。很多孩子是想象力丰富的,他们的不少想法当然会天真、不切实际甚至错误。父母有时不能帮助孩子去修正、落实或享受他们的想象,常常简单地批评或制止,父母失去了了解孩子,支持孩子的机会。孩子失去了发挥想象力,学习与交流的机会,亲子关系还被破坏了。孩子感受到的挫败和被抑制,而且永远不知道如何去让自己的想法更切合实际,更考虑周到。
综上所述,后天的环境和养育方式会造成孩子的异常状态,时间久了,再加上先天的生物学因素的影响,小小的习惯性动作会发展成神经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