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创伤分四个阶段三类表现
温州康宁医院心理医生、市康宁精神卫生研究所副所长唐伟介绍,心理创伤按时间分为四个阶段,在不同阶段要用不同的干预方式(如图)。通常,事故发生后的心理创伤者会有三类表现,第一类,表现为害怕、愤怒、紧张、失眠、不信任、易激怒、注意力集中困难等;第二类,重新体验经历,表现为做恶梦、情节闪回、内疚、自责、片断的图片或声音、气味“插入”大脑。第三类,以麻木为主,表现为话多、头痛乏力、感觉疏离、感觉分离、抑郁。
小伤员需游戏疗法,救援者需团辅
“妈妈,我要妈妈,你在哪里?”这次事故中的小伤员??住在温州手足外科医院的6岁小卓,不断地呼喊妈妈。医护人员说,这个男孩受到惊吓,处在恐惧的状态中,直至第二天下午,妈妈也转入他所住的病房,他的情绪才稍稍稳定。唐医生指出,这个男孩很需要心理干预。而孩子的心理干预与大人不同,需要通过沙盘、画画等在游戏中进行心理疏导。
“大家关注遇难者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对参与救援人员的心理干预!”鹿城消防大队心理咨询师林信洁指出,现场的施救人员,如武警、消防队员、医护人员等,他们在事故当天体力上消耗很大,但是看到事故现场悲惨的一幕,心理的冲突也很大,特别是救援的新兵、医护新手,会出现一些悲伤、焦虑、失眠等状况,甚至个别救援者会为自己不能救活伤员而深深内疚自责。所以,在他们救援活动结束后,很有必要尽快进行心理评估和心理团体辅导。
自我调节:接纳情绪积极暗示
心理专家指出,在重大灾难发生之后,出现的一些消极情绪如抑郁、悲伤、恐惧等属于正常反应,大部分人会在生活恢复后自然康复。但如果他们能够学会一些心理自助的方法,就能帮助自己及他人更快地走出困境,需要心理干预的三类人群,建议进行以下方式的自我心理调节:
学会表达,接纳自己:不要隐藏内心的感受,试着把悲伤、恐惧情绪表达出来。接纳自己的悲伤情绪与软弱,不要勉强自己去忘掉,让别人有机会去了解和关心你。
给自己积极的暗示:了解伤痛的感觉会跟着你一段时间,这是正常的现象,灾后会逐渐恢复。我们需要不断地暗示自己:“没有关系,我现在很害怕,很悲伤,但这些都是正常的,它们会停留一段时间,我需要给自己时间。我会从现在的情绪中走出来。”
(撰文:张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