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学校心理辅导研究会第七届学术研讨会暨“体验性心理剧工作坊”在浙江永康市举行。国际知名心理学家、亚太地区心理辅导权威学者、台湾政治大学心理系教授钟思嘉博士应邀专程出席会议并主持了为期3天的“体验性心理剧工作坊”。浙江省学校心理辅导研究会会长、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李伟健教授、浙江省学校心理辅导研究会秘书长、浙江师范大学儿童研究院院长刘宣文教授自始至终参加了工作坊并参与了心理剧的表演和体验。
我参加这次培训感到很有收获,概括起来说是:
一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心理剧虽然早在1920年已经由莫里诺首创并运用于小组团体辅导之中,但是从操作层面上介绍到中国大陆来却还是近几年的事情。2004年2月,在南京中医药大学举办了第一期心理剧工作坊,是由台湾学者龚沭女士主持的,据说她算是莫里诺夫人的嫡传徒弟,已经70多岁了;今年暑假期间她又在苏州办了第二期心理剧培训班。这两期培训主要是面对社会心理咨询师的。另外,去年在南京还由美国学者约瑟夫主持了心理剧的12个分支之一“音乐疗法”工作坊。其它也许还有一些地方也在培训,但我孤陋寡闻,不敢乱说。所以我对这一次在永康市办班是很珍视的,觉得实在是机会难得。钟思嘉博士在两天里的现场示范,使我第一次开拓了眼界,粗略地知道了什么是团体辅导中的心理剧模式,如何通过对话关系,聚焦于此时此地呈现的体验,来提高当事人(主角)对自我的觉察力,以促成当事人的情感表达或者是心理弥合。
二是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平台,即体验、感受如何综合运用多种心理辅导技术来灵活地解决当事人“未完成事件”的平台。在培训期间现场演出的六场心理剧,都反映了“主角”在生命故事中的某个时刻,由于未获得圆满解决或彻底弥合的既往情境,甚至是创伤或较为艰难的情境,因而使得当事人出现了某种特定的焦虑、持续的紧张或恐惧。钟思嘉博士在剖析这些生命故事的进程中,用极为纯熟的辅导技巧,进行了现场的处理,并且根据“主角”的不同领悟和反应水平,灵活而及时地转换辅导方式,从而使在场的全体学员获得了不同的参与式体验。我深感钟思嘉博士的这种深厚的技术功底真是我辈难以企及的,但是,我相信,在座的年轻辅导老师们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学习,一定会在“师傅领进门”之后,去努力攀登辅导技术“修行”的高峰。
三是为我们展示了一种人生的境界。钟思嘉博士在心理剧的演示进程中,不断地结合“主角”的“未完成事件”,谈论他对人生的理解和诠释,给我们展示了一种辅导者敢于坦然正视自己生命中的阴暗角落、不断促成自我成长、又不过分滞留于负面体验、沮丧自责的洒脱境界,从而使每一位学员对自己的生命历程有了一种新的认识和感受。
由于时间紧迫,关于“体验式心理剧”我们只是接触到了一些凤毛麟角,格式塔完形学派心理治疗理论博大精深,仍需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继续努力探索研究,以求自己专业技能的博学精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