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W中文网讯,前数十年社会强烈的反叛情绪相比,美国父母近年在养育子女上表现的过度重视和过度投资。这样培养出的孩子根本不能承受未来走向社会后的各种压力。专家认为,家长们应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养育办法。另外,父母对子女不切实际的期盼反而会影响子女的成长。
不分种族、年龄和地区的家长们对子女成长的关照可谓煞费苦心,几乎达到捧在手中怕摔着,含在口中怕融化的程度。父母们对子女的成功是如此之关注,让养育子女已变为一种开发产品的过程。
各地反映出的现象是,有家长要求护理学校开设汉语课程,因为这对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并不为早;家长因子女考试成绩不佳而向正在授课的教师兴师问罪;有高校系主任称,不少一年级新生非常脆弱,到校不长时间就尽显疲惫,一副似要崩溃模样,稍有压力就可能会让他们垮下。
这就是21世纪初期美国父母养育子女所呈现的一幕:放纵和溺爱,是又一类要爆裂的泡沫。
与以往叛逆年代情况相反,现在社会出现了令人感到好笑的父母过度保护,在孩子身上过度投资的势头。若家长们真希望子女成功,就需要学会何时让他们独立生活。然而,家长们常常是制约子女成长的因素。
这种对子女过度关爱的极端现象出现在19世纪末。当有子女入高校学习后,个别家长在校园附近租房,并用望远镜经常观察子女的学习与课间活动情况。但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戏剧性变化。
随着持续的和平与繁荣,人们的恐慌和焦虑反倒增加。父母们在犯罪率下降后反而不愿让子女远离自己的视线。步行和骑车到校的学生比例从1969年的41% 降至2001年的13%。6-8岁儿童的自由活动时间从1981年到1997年间减少了25%,而同期家庭作业却翻倍。对年少孩子采取一定程度的过度关爱还算是可理解的,但现在教育界人士看到的是此现象一直蔓延至初高中阶段。
各处书店都充斥着如何教孩子尽早尽快提高智力的书籍。还因有研究发现常听莫扎特音乐有助于智商最高可提高9分后,佐治亚州甚至向每位新生儿的家庭都派发一张介绍这个现象的CD盘。在这股癫狂风潮达到顶峰时,有高校甚至在公共区域内设置用以问候学生父母的网络视频。更有像安永会计师事务所(Ernst& Young)这样的企业,专门为新员工创设了给家长提供信息的渠道,因父母都参与了新员工薪酬和企业福利的谈判。
一旦过度关注子女安全和成功成为普遍接受的行为,它也就成为难以改变的习气,同时也必将走向反面。就有一些家长甘愿让他们的子女在无更多关照的情形下到外面闯荡。近日谷歌网上流传的美国最糟糕母亲LenoreSkenazy就是这样一位女性。她让9岁的儿子独自一人乘坐纽约地铁出行。她的行为在媒体上披露后,几乎引发一场全球性的,究竟何为孩子能够应对的合理风险的争论。包括中国和澳大利亚在内的多个国家国民都指责Skenazy的做法。但Skenazy反驳道,人们现在根本就无评价风险的能力。她认为,因怕有危险,父母的一些做法实际上是在伤害子女,增加了子女对不确定性的焦虑,没有冒险精神,更依赖家庭。
有些教育界学者一直在探索如何告诉父母究竟应在哪一个阶段减少关注子女的方式。但因有父母涉入子女教育,与子女取得更好学习成绩、浪费现象较少和更好的高校教育结果有关的研究成果,它就成为需要谨慎对待的问题。但作为备选方式,教师们常会建议那些愿意过度涉入子女教育的父母,最好采用无形方式这样做。教师们面临的挑战是,帮助父母了解做到何种程度时算是越轨。然而,教师现在面临着父母代替孩子完成家庭作业,修改他们的实验报告,然后替孩子能够分配到更好班级而到处游说的情形。
研究者对给予父母更多忠告也十分谨慎。有学者认为,人们会有一套自己养育子女的办法。因孩子和各个家庭的情况千差万别,家长不可能完全断定周围究竟哪些事物对孩子不利。父母们因此需要做的是,不要听信媒体和周围家庭的说法和不满,努力找出适合自己家庭的最佳方式。
家长们需要有稳健言行。他们会因在教育子女的琐事上争执,絮叨,焦虑,甚至躲避,但父母所做的努力最终不会像原先想象的那样重要。学者们在研究过联邦政府教育部完成的一份从儿童时起就开始跟踪直到小学五年级学生的成长过程的报告后发现,像父母为孩子读过多少儿童故事,孩子每日看多长时间电视节目,以及母亲是否在外工作这些因素几乎对孩子成长无多大影响。学者们还认为,带孩子去博物馆似乎并不比带他们去购物店更有效果。他们还认为,当大多数父母开始阅读如何养育子女的书籍时,已为时过晚,因为一些有重要影响力的因素早已定下,如父母受教育的情况,他们的性格差异和他们等待养育子女的时间等。
所以,开始教育子女的最好方法,恐怕就是让他们独自玩耍,让孩子从玩耍中累计知识和发展智力。
本文来源:《时代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