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性的心理健康,尤其在围产期、更年期和老年期这三个生理与心理经历巨大转折的阶段,需要得到我们共同的关注与呵护。 围产期:迎接新生命的喜悦与挑战 重庆优眠医学中心总院长蒙华庆介绍,围产期通常指怀孕28周到产后一周这段关键时期。此时,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如过山车般剧烈变化,直接影响大脑中调节情绪的神经递质,使情绪变得格外敏感。除了广为人知的“产后忧郁”(一种短暂、轻微的情绪低落),更需要警惕的是产后抑郁症。 产后抑郁症并不仅仅是“心情不好”,而是一种需要重视的疾病。如果围产期女性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低落、对一切失去兴趣、极度疲劳、无价值感或过度内疚、睡眠和食欲的显著改变(过多或过少),甚至出现伤害自己或婴儿的念头,就需要警惕了。 产后焦虑症则更为普遍,它表现为无法控制的、过度的担忧和紧张,常伴随心悸、出汗、手抖、失眠等身体症状。妈妈们可能会对婴儿的健康产生灾难化的恐惧,难以放松。 家人应该多理解围产期女性的情绪波动,多承担家务与夜间育儿,鼓励并倾听她的感受,不说“别人都这样,就你事多”这样的话。当她症状持续且严重时,陪伴她寻求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帮助。 更年期:人生的中场修整与重构 更年期是卵巢功能逐渐衰退至完全停止的过渡期,可能持续数年。由于雌激素的“保护伞”作用减弱,身体和心灵都会面临一系列考验。身体上,可能会出现潮热、盗汗、心悸、失眠、关节疼痛等症状;心理上,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大、易怒、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感觉下降等症状。 家人应理解她的易怒并非针对个人,而是身体内在变化的外在表现。丈夫可以主动学习更年期知识,子女多一些耐心倾听,少一些不耐烦的反驳。家庭的温暖与理解,是平稳度过这一阶段的最好缓冲剂。 老年期:在岁月变迁中守护心灵的宁静 进入老年,女性面临着多重“丧失”:健康衰退、社会角色淡化、亲友离别。这些变化使她们的心理更为脆弱,如轻度认知障碍或痴呆症。轻度认知障碍是正常老化与痴呆之间的一种状态。患者会感觉到记忆力、思考能力比同龄人下降得快,但日常生活尚能自理。它是需要警惕的“黄色警报”。痴呆症中最常见的是阿尔茨海默病。这不仅是记忆的丢失,更是整个认知功能的衰退,可能导致性格改变、行为异常和社交回避。 家人可以定期带母亲进行体检和认知筛查。鼓励她维持丰富的社交活动,培养下棋、阅读、书法等需要动脑的爱好。家人的陪伴至关重要,多聊聊过去的美好回忆,一起完成简单的家务,都能让她感受到价值与联结。(重庆优眠医学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