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咱们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里,总有一群人,他们似乎对“整齐划一”有着近乎痴迷的追求,比如,出门前反复检查门锁,衣服非得按颜色深浅排列……先别急着诧异,这可不是简单的“洁癖”或“细节控”,很可能是强迫症这个小淘气在暗中捣鬼!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完美主义”陷阱。 强迫症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强迫症,全称强迫性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它可不是咱们日常说的“我有点儿强迫症,东西必须摆整齐”那么轻松。真正的强迫症患者,脑子里像装了个“自动循环播放机”,那些不速之客??强迫思维和控制不住的强迫行为,明明知道没必要,却偏偏甩不掉。 强迫症有哪些“千奇百怪”的表现? 
强迫症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既让人啼笑皆非,又让人心疼不已,比如: (一)强迫观念:是指反复思考,明知没有必要,但无法摆脱,因而痛苦和焦虑。强迫观念是本症的核心症状,在强迫症患者中表现最为常见,有以下几种形式: (1)强迫表象:如看到菜刀就联想到暴力画面,明明吓得发抖,这画面却挥之不去,连自己都嫌弃“脑子里怎么净想这些”。 (2)强迫性穷思竭虑:如反复思考“为什么女的叫妈妈,男的叫爸爸呢?”“为什么1+1=2?”“为什么太阳从东边升起?”等。 (3)强迫怀疑:如出门后总觉得“手机没带”“煤气没关”,哪怕已经走了半条街,也不得不返回检查,不然心里会一直忐忑不安。 (4)强迫对立观念:如看到“好人”就想到“坏蛋”,听到“安全”就冒出“危险”,就像脑子里住了个“杠精”,专门跟自己作对。 (5)强迫联想:如看见地上的头发,能联想到“会不会得绝症掉光头发”,听到救护车声,立刻想到“家人出事了”,明明知道是瞎想,却控制不住焦虑。 (6)强迫回忆:如小时候做错的一件小事,能在十几年后反复在脑子里“重播”,细节清晰到能数清当时地砖的纹路,越想忘越忘不了。 (7)强迫意向:如看到电插头就想伸手摸,站在阳台就想往下跳,虽然理智绝对不会真这么做,但那瞬间的冲动能把人吓出一身冷汗。 (二)强迫行为:如果说强迫观念是“心理折磨”,那强迫行为就是为了缓解这种折磨做出的“生存策略”,只不过往往越帮越忙,具体表现如下: 
(1)强迫检查:如门锁要检查10遍,试卷要核对20次,还是觉得“万一漏了呢?”,简直就像个拿着放大镜找针眼的侦探。 (2)强迫洗涤:如洗手能洗到皮肤开裂,洗澡能站到热水器罢工,总觉得“身上有看不见的脏东西”。 (3)强迫询问:如反复询问“麻烦问下几点了?”“你确定没问题吧?”一句话能追着别人问半小时,不断要求他人做出解释或保证。 (4)强迫计数:如走路要数步数,上楼梯要数台阶,连吃颗糖都要数一数包装纸上的褶皱。 (5)强迫性仪式动作:出门前必须拍桌子三下,睡觉前要按“左躺3秒、右躺5秒”的顺序,这些在外人看来荒谬的动作,对患者而言是必须遵循的流程,不做就会招来不幸。 
(三)回避行为:为了躲开那些让人焦虑的场景,患者会主动“躲猫猫”,怕脏就不出门,怕怀疑就不锁门,结果导致生活圈子越来越小。 (四)其他:强迫症还会带来一堆“赠品”,比如焦虑得坐立不安,抑郁得不想说话,甚至吓得夜里做噩梦。小朋友要是得这病,可能会忍不住眨眼睛、清嗓子,或者反复拍手,通过这些小动作“赶走”心里的不舒服。 强迫症的“幕后黑手”有哪些? 
强迫症的成因复杂多样,既有遗传因素的影响,也有社会因素(工作变动、亲人丧失、学业压力、父母管教过严等)、心理因素(比如病前过分追求完美;生活细节力求程序化;遇事反复核对,生怕出错)等。 如何与强迫症状和平共处? 
面对强迫症这个调皮的“小怪兽”,我们需要耐心运用正确的方法要驯服他们。比如:调整日常生活(试着让自己“偷懒”一点:门锁检查3次就够了,衣服歪点也没关系,通过音乐放松、呼吸练习或者适量运动转移注意力)、家庭成员对患者多一些理解、陪伴与帮助。除此之外也可以寻求精神专科机构人员帮助,在医生建议下以药物治疗为主,心理治疗(包含支持性心理治疗,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为辅助,联合物理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增强效果等缓解症状。 每个人都可能会有一些“怪癖”,强迫症只是其中比较特别的一种,它提醒我们:生活不是数学题,没必要每次都算到小数点后八位,需要我们学会在不完美中寻找平衡。 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正遭受强迫症的困扰,请不要害怕,也不要自责。勇敢地面对并接纳,用科学的方法去治疗它,你会发现,原来生活可以如此轻松自在。让我们一起拥抱那个不完美,却真实可爱的自己吧。 近日要览 学习新语丨家和万事兴 学习语丨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习近平: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 希望你们的生活像糖果一样甜甜美美 您老保重好身体
稿件来源:心理危机干预中心 投稿邮箱:gabxcj@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