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找回密码   
 
资 讯
 
服 务
 
 
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培训
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培训
   心理在线--您的心灵家园 、成长乐园! 心理咨询预约客服电话:010-62205655、84722258、86868848  
   首页 >> 资讯>> 心理大观 >>心理动态

 

重磅发布:抑郁障碍的人际心理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2025-09-25 18:01:08    作者:心理学通讯杂志 上海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近日,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骆艳丽主任等专家在《心理学通讯》上发表文章《抑郁障碍的人际心理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该共识通过系统总结人际心理治疗(interpersonal psychotherapy, IPT)在抑郁障碍治疗中的应用与疗效,为中国临床心理工作者提供了规范化操作建议,推动了IPT在中国的广泛采用和实践,优化了抑郁障碍心理治疗资源的配置。

一、汇聚权威专家智慧,打造行业标杆

抑郁障碍作为一种严重损害心理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疾病,全球患病人数已达2.8亿,并且预计到2030年将成为全球疾病负担首位。在中国,抑郁障碍的患病率也在不断上升,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在此背景下,来自15家单位的24名专家,涵盖精神医学、心理治疗和相关临床领域,组成专家组并制定了IPT治疗抑郁障碍的专家共识。这份共识的发布,标志着中国在抑郁障碍心理治疗领域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为临床心理工作者提供了具有循证依据的操作建议,同时也为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拓展了新方法。

图源:Freepik

二、基于循证医学,确保治疗精准有效

抑郁障碍的发生和发展与人际问题密切相关,许多患者在发病前就存在人际冲突、社交恐惧、沟通困难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引发抑郁症状,还会在抑郁发生后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痛苦,形成恶性循环。为了帮助具有人际问题的抑郁障碍患者摆脱困境,建议使用“人际心理治疗(IPT)”。IPT的治疗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开始阶段,治疗师会全面评估患者的情况,了解他们的人际关系和情绪困扰等;中间阶段,治疗师会帮助患者解决具体的人际问题,比如改善沟通方式、处理角色转换带来的压力等;结束阶段,则是帮助患者巩固治疗成果,增强他们独立应对问题的能力。

该共识严格遵循循证医学原则,依据牛津循证医学中心的临床证据分级标准和推荐强度系统,对IPT治疗抑郁障碍的研究进行了系统回顾和评价。纳入的研究涵盖了随机对照研究、前后对照研究和个案报告等多种类型,确保了证据的全面性和可靠性。此外,共识详细阐述了IPT的治疗原理、过程和方法,从理论基础到具体操作,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了科学验证,确保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IPT推荐意见总结表

三、灵活多样的治疗形式,满足多样化需求

IPT的治疗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一对一的个体治疗,也可以是团体治疗、家庭治疗,甚至可以通过电话或互联网进行远程治疗。这种多样化的治疗形式能够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无论是时间受限的上班族,还是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此外,共识还强调了治疗的规范化和个性化,治疗师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图源:Freepik

《抑郁障碍的人际心理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的发布,不仅为临床心理工作者提供了科学的操作建议,更为抑郁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这份共识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将极大地促进更多的心理治疗师实践IPT,同时也将推动抑郁障碍患者获得更加广泛和有效的治疗选择。

骆艳丽

主任

骆艳丽,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仁济医院心理科主任。从事临床工作三十年,在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均工作多年,擅长抑郁障碍、睡眠障碍、焦虑障碍、躯体症状障碍等常见精神心理问题的诊治,综合运用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促进患者症状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骆艳丽主任现兼任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委员,国际人际心理治疗协会中国分会副会长,上海市医学会精神医学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心理卫生服务行业协会副会长等。先后主持国自然区域联合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上海市科委、上海市卫健委等项目20余项,主要研究方向为躯体症状障碍的影像学和神经环路机制、抑郁症伴睡眠障碍的作用机制,擅长人际心理治疗。骆艳丽主任致力于科普工作,创作了系列科普作品,荣获科普奖项数十项,并荣获2024年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一等奖、获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

推文源文

骆艳丽, 赵敏, 王小平, 洪武, 孙霞, 吴志国, 徐欣心, 钟沛然, 黄满丽, 李卫晖, 马现仓, 仇剑?, 李惠. (2025). 抑郁障碍的人际心理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心理学通讯, 8(2): 84-92.

DOI:10.12100/j.issn.2096-5494.225013.



由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主办的《心理学通讯》杂志,于2017年12月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创刊(出版号:CN31-2151/B)。2018年6月创刊,季刊,一年4期。

《心理学通讯》宗旨为刊载心理学及相关交叉学科研究的新进展、新成果等,促进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临床心理、认知科学与脑科学的学术交流与发展。研究类型包括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体现应用心理学和人文特色。该刊将为我国心理学科增加一个崭新的学术平台、为推动心理学科的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主要内容:涉及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临床心理学、变态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社会心理学、特殊群体心理、心理健康促进、心理评估、专家论坛、定性研究、案例报告、学术交流和人文历史等。读者对象:主要以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人员、临床心理从业者、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相关工作人员、中小学校和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和基础心理学研究工作者等群体。




原标题:《重磅发布:抑郁障碍的人际心理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往期回顾
     
     联系方式
     
    预约电话:
    010-62205655
    咨询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校内
    乘车路线:
    地铁:乘坐地铁2号线在积水潭下车换乘810路、826路、47路、626路 、38路到铁狮子坟(北师大东门)下车即是。
    公交:乘坐16路、22路、38路、47路、104路、304路、331路、618路、626路、635路、645路、810路、826路、919路、939路、949路到铁狮子坟(北师大东门)下车即是。
     银行账号
     
    公司账户

    开户名:北京心灵在线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开户行:北京农村商业银行北七家支行
    账 号:0612000103000018047


    个人账户
    户 名:张照坤
    卡 号:
    中行: 6013 8201 0000 8785 118
    建行: 6217 0000 1002 4027 180
    工行: 6212 2502 0000 6483 380
    农行: 6228 4800 1067 6690 315
    邮政: 6221 8810 0006 4202 088

    | | | | | |
     

    网络商标:心灵在线.商标 京ICP备10023055号-3

    版权所有: 北京心灵在线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1999-2099
    TEL: 010-62205655 专家热线: 13681586989 E-mail :zzk118@126.com
    北京心理咨询地址: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师大校内)   邮编:100875  QQ:982881848
    本站关键词:心理咨询 心理治疗 心理培训 心理医生 心理专家 北师大心理咨询 青少年心理咨询 婚姻家庭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