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为持续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进一步擦亮赣榆区“红榆伞”关爱未成年人工作品牌,开发“互联网+校家社”关爱系统,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未成年人关爱网,引导全区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赣榆区委宣传部联合区融媒体中心特别开设《“红榆伞”??“榆”快成长》专栏。通过为家长提供情绪管理、亲子沟通、家庭教育等方面的文章,以视频+推文融合报道的形式形象地展示全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动态和成果。 今天推出《“红榆伞”心理课堂㊶丨家长必读!好教育的10种样子(三)》,和大家一起探讨好的家庭教育究竟有着怎样的模样?父母又需要常备哪些观念,才能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呢? 今天推出第三部分 敲黑板 小本本拿出来 
多归因孩子的非智力因素 一个人的成长是智力因素(专注力、记忆力、思维力等)和非智力因素(情绪、毅力、兴趣等)两方面综合的结果,儿童的学习也是如此。 但是鉴于智力因素的先天性和非智力因素的后天性,从教育的角度来说,我们应当更多地归因于非智力因素。也就是说,我们要更多地归因于那些可以改变的因素。 当孩子成功或者失败的时候,我们不要过多地归因于他聪明还是愚笨,而是帮助他归因于自己的努力与投入。表扬孩子时,不要说你真聪明,而是说,你这次成功了,说明你的努力是有效果的。批评孩子时,永远不要说他笨,而是引导他分析自己是否粗心,是否努力不够等等。 如果我们过多地归因于孩子的智力因素,其实是归因于那些不可改变的因素,这是固定性思维方式,容易让孩子对自己产生失望、自卑等负面评价。 相反,如果我们引导孩子归因于非智力因素,更多地归因于那些能够改变的因素,这有利于引导孩子不断改进自己的行为,从而是获得不断的进步。古人说的“勤能补拙”就是这个道理。 
拉长时间尺度 去看孩子的成长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这也是教育的出发点。当我们谈论教育的时候,我们应当谈论人的培养,如何培养全面发展、人格健全的大写的人。 但在当下,人们往往将教育的目标窄化为培养人材而不是培养人,将教育的功能窄化为训练,将儿童的成长窄化为分数与成绩。这是教育的短视、功利和异化。 数学上有条曲线叫指数曲线,它表明一个人开始可能走得很慢,经过一个长长的平台期,但是厚积薄发,到了某一个时间点,开始突飞猛进。真正有价值的是指数曲线,厚积薄发,可持续发展。 如果我们拉长时间尺度去看孩子的成长,就有可能克服教育的短视与功利,消解教育焦虑。比如,当我们从未来20年、30年甚至孩子的一生来看待今天的教育,我们就可能更加重视孩子适应未来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身心健康,而不仅是某个学科、某次考试的成绩。 当时间的尺度拉长,就有可能更加宽容地看待孩子在不同时期的成长曲线,我们就可以获得更加全面的视角,更加从容、更加包容、也更加全面地审视当下的教育和孩子的未来。  
给孩子的成长留白 随着孩子长大,父母要给孩子自主成长的时间和空间,给孩子的成长留白。让他在自己的成长空间中,学会自主管理、自主规划、自主选择,让他的主体性慢慢生长起来,不仅有自主性人格,而且有自主和自律的能力,进而成长为最好的自己。这是教育的目的。 有些父母往往见不得孩子有空闲时间,更见不得孩子偷闲玩耍,巴不得孩子除了吃饭睡觉,其余的时间都在学习。 这种不给孩子留白的做法往往适得其反。比较好的方式是父母帮助孩子一起规划时间,有适当的运动、休息和玩耍的时间;帮助孩子学会管理时间,如果孩子学习效率高,节约的时间应当让他自由支配。 父母事事包办,时时管控,过度干预孩子的学习与生活,让孩子觉得密不透风,喘不过气来。这样的孩子长不大。父母希望孩子成功,却没有给他成功的能力。这本质上剥夺了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 
培养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 多数孩子本能地希望得到即时满足,想要一个礼物,想要吃东西……希望马上能够实现。所谓延迟满足,就是能够等待自己需要的东西的到来,而不是想到什么就要什么。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那些能够为获得更多奖励而等待得更久的孩子要比那些缺乏耐心的孩子更容易获得成功,他们的学习成绩要相对好一些。也就是说延迟满足能力越强,更容易取得成功。 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这其实也是在培养孩子的韧性、耐心、自律、自控能力。自律和自控能力对于孩子的一生都至关重要。 对于孩子的不合理需求,要温和而坚定地拒绝,对于孩子的合理性需求,要有意识地培养延迟满足的习惯。同时,对于延迟满足,给予更加丰厚的回报,来帮助孩子强化他的自律与自控。 当孩子更加自律和自控时,他的内心会产生一种自我掌控和自主的成就感,这也会促进他更加自律。自律本身不仅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优秀的品质,父母可以用延迟满足的方式,来培养和强化孩子的自律品质。 热点视频推荐 
来源:光明少年杂志 编辑:张亚辉 一审:王宁 二审:韩冰 三审:匡立栋 投稿邮箱:gyfbtg@163.com  
,时长00:40 往期精选 !申报成功! 原标题:《“红榆伞”心理课堂㊶丨家长必读!好教育的10种样子(三)》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