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睡眠问题不仅与生理节律有关,也与心理状态、生活环境密切相关。通过科学调整日常习惯与环境,可改善睡眠质量。 改善环境 重庆优眠医学中心总院长蒙华庆表示,为失眠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睡前通风,控制室内温、湿度,对床垫、枕头等引起的不适及时予以解决。 睡眠指导 制订合理的作息计划:与患者一同制定活动、休息、睡眠时间表,督促其按时间表每日有规律活动、定时休息、准时上床,建立合理的睡眠-觉醒节律。 讲解睡眠限制的意义:鼓励患者适度减少床上时间,利用轻度睡眠剥夺增加睡眠效率。白天在休养、治疗的同时应满足其娱乐、兴趣、人际交往方面的需求,避免整日昏昏欲睡引起的睡眠节律紊乱。 其他建议:在尊重患者以往睡眠习惯的基础上,建议其午饭后左侧卧睡眠不超过1小时,晚间以右侧卧位为主,全身肌肉松弛,有利于睡眠。注意饮食调节,避免晚餐过饱,睡前避免饮用或进食含咖啡因的饮料、食物及烟酒。 温水浴 温水浴是以40℃左右的水泡浴、擦浴或足浴。洗微温浴具有镇静作用,使副交感神经占优势,可用于失眠症。研究表明,睡前温水浴可增加失眠患者的慢波睡眠(深睡眠)时间。 心理护理 多数失眠的发生和持续与心理因素有很大关系。睡眠患者常见的心理冲突有:远离亲人的孤独寂寞感、对所患疾病的紧张顾虑感、背离工作家庭的挫折感、对医疗开销的负担甚至负疚感等。 蒙华庆表示,心理护理的目的就是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消除不良情绪影响,减轻焦虑,促进睡眠。具体可通过情感支持、心理暗示、意识转移及心理疏导等方法,保持患者与护士间沟通渠道畅通,及时解决存在问题。(重庆优眠医学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