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压力如影随形。工作上的KPI考核、生活里的各种琐事,都可能让我们感到喘不过气。面对这些压力,不同人的反应却大相径庭。有的人在压力面前一蹶不振,一次工作失误就陷入自我否定的深渊,从此对工作失去热情;有的人却能迅速调整状态,将压力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在困境中实现自我成长。就像同样面临失业,有的人抱怨命运不公,长期沉浸在失业的痛苦中,难以重新开始;而有的人却把它当作探索新领域、发掘自身潜力的机会,积极学习新技能,最终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截然不同的情况呢?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两个重要的心理学概念:心理灵活性和心理韧性。它们就像我们内心的 “隐形翅膀”,决定着我们在面对压力和挫折时的应对方式,以及能否从困境中走出来,实现自我超越。很多朋友都知道我一直在做接纳承诺疗法(ACT)应用和研究,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我为什么这么坚持做ACT,因为ACT旨在提高心理灵活性,而心理灵活性是一种新型的心理健康模型。当然,我觉得心理灵活性还不够完善,还需要结合心理韧性打造良好的心理品质,才能应对当下及未来加速变化的世界和日新月异的生活。本文就想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两个心理学概念及提升策略。 俞敏洪的经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他在北大求学期间,成绩并不突出,年级排名倒数第一。但他凭借着超强的心理韧性,不放弃努力,不断提升自己。后来,他抓住机会,与王强、徐小平等人一起开办了新东方,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然而,疫情的冲击加上双减政策的影响,新东方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面临倒闭降薪的风险。在这巨大的挫折面前,俞敏洪没有退缩,他凭借着强大的心理韧性,再次带领团队寻找新的方向。于是,东方甄选应运而生,并在直播领域取得了爆火,再次登上了事业的高峰。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只要拥有强大的心理韧性,就能够在逆境中崛起,实现自我超越 。 从以上概念的介绍,大家可以看出心理灵活性与心理韧性两者之间的内涵有很多重叠之处,也有很多互补之处。两者互相促进,共同作用,能够帮助我们塑造健康的人格。 心理灵活性和心理韧性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心理灵活性能够帮助个体在逆境中快速调整思维和行为方式,从而增强心理韧性。当我们面临突发的工作压力,如紧急项目的截止日期临近时,心理灵活性高的人能够迅速调整自己的工作计划,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灵活的应对方式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压力情境,避免被压力击垮,从而增强了心理韧性。 心理韧性也为心理灵活性的发挥提供了基础和保障。心理韧性强的人,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这使得他们更有勇气和动力去尝试新的方法和策略,展现出更高的心理灵活性。一个经历过多次创业失败但心理韧性很强的人,在面对新的创业机会时,依然能够保持乐观和积极,大胆地尝试新的商业模式和运营策略,灵活地应对市场变化和竞争挑战。 在面对长期压力或复杂困境时,心理灵活性和心理韧性的共同作用更加明显。比如,一个人在长期的职场竞争中,面临着工作任务繁重、人际关系复杂等多重压力。此时,心理灵活性使他能够根据不同的工作任务和人际关系情境,灵活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沟通策略,以适应工作的需求。而心理韧性则让他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保持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心态,不轻易放弃。在一次重要的项目中,他遇到了技术难题和团队内部的矛盾,心理灵活性让他迅速调整项目方案,寻求外部技术支持,同时积极协调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心理韧性则让他在面对重重困难时,始终保持信心,乐观而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成功完成了项目。 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许多这样的例子。当一个家庭遭遇重大变故,如亲人患病、经济困难等,心理灵活性使家庭成员能够迅速调整生活方式和经济规划,寻找新的经济来源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心理韧性则让他们在面对困难时,相互支持、相互鼓励,保持家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共同度过难关。心理灵活性和心理韧性就像一对紧密合作的伙伴,在我们面对生活的挑战时,协同工作,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压力,实现心理成长和生活幸福。 (1)积极自我对话,增强自我效能感:我们要学会用积极的语言鼓励自己。当遇到困难时,不要说 “我不行”“我做不到”,而是告诉自己 “我可以试试,说不定能找到解决办法”“我有能力应对这个挑战”。每天对着镜子给自己一个微笑,告诉自己 “今天是美好的一天,我充满信心”。通过这样的积极自我对话,能够逐渐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增强自信心和应对能力。当我们在工作中面临一个重要的项目时,积极的自我对话可以让我们克服内心的恐惧和焦虑,勇敢地迎接挑战,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2)转变思维方式,培养成长性思维:面对挑战和困难时,尝试从失败中寻找经验教训,从困境中发现机会,把挫折视为成长的垫脚石,用普遍联系、运动变化、动态发展、阴阳转化的辩证法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困难,。 (3)学会感恩珍惜,加强自我关怀:培养内心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例如每天花点时间想想自己所拥有的美好事物,或者写感恩日记,记录让自己感激的人和事。每天做些自我关怀的运动和休闲娱乐。 2.设定目标与计划: (1)确立清晰的目标:目标是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它能让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专注和坚持。目标要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联、有时限(SMART 原则)。 (2)细化实施计划:将大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小目标,并为每个小目标制定详细的计划和时间表,使复杂的任务变得更加可行和可控,逐步积累小成功,增强信心和动力。如果我们的目标是在一年内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我们可以将其分解为每月学习一个新的专业知识模块,每周阅读相关的书籍和文章,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学习和实践。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按照计划坚持下去,就能够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动力和方向,逐步实现自己的目标。 3.建立社会支持网络: (1)拓展人际网络:现在虽处网络时代,人际感情反而疏远了,主要是大家都在忙于应对工作生活的压力,缺少了情感联络沟通的时间。与家人、朋友、同事等保持良好的关系,定期或不定期与同学、朋友聚会,和家人联络情感显得非常重要。 (2)积极分享交流:主动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困惑和压力,不要独自承受,在交流中释放情绪,同时也能从他人那里获得不同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主动与家人、朋友、同事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关心他们的生活,也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要独自承受,而是及时向他们寻求支持和帮助。在面临失业的困境时,家人的理解和鼓励能让我们感受到温暖和力量,朋友的建议和帮助可能会为我们提供新的思路和机会,同事的经验分享也能让我们更好地应对职业转型的挑战。通过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我们能够在困难时刻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增强心理韧性 。 3.培养积极的应对策略 (1)主动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不逃避、不退缩,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分析问题的原因,收集相关信息,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不断调整和改进。 (2)灵活调整心态:除了采取实际行动解决问题,还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态度和情绪,保持冷静、乐观,相信自己有能力应对挑战。 4.保持身心的健康 (1)注重生理健康: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充足睡眠,让身体和大脑得到充分休息;适量运动,如跑步、瑜伽、游泳等,有助于释放压力,增强体质。 (2)加强心理调节:通过冥想、呼吸练习、艺术创作、听音乐等方式,缓解压力和焦虑,放松身心,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五、总结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不妨停下匆忙的脚步,静下心来,品味那些关于竹子的诗句。就像大自然中的竹子,在狂风暴雨中,它能凭借着自身的柔韧性,随风弯曲却不折断,风雨过后,又能挺直身躯,焕发生机。我们也应如此,培养心理灵活性和心理韧性,让自己的内心如竹子般坚韧而灵活。让竹子的精神,融入我们的生活,成为我们面对困难时的勇气,追求进步时的动力,保持内心宁静时的依托,这是我们在人生旅程中不可或缺的宝贵心理品质。不断提升心理灵活性和心理韧性是塑造我们竹子品格的心理学方法,它们让我们在面对生活的压力和挫折时,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灵活应对,迅速恢复,并实现成长和突破。 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你是面对工作的压力、生活的变故,还是人际关系的困扰,都请记得运用这两种心理品质。用心理灵活性去适应变化,寻找新的可能;用心理韧性去战胜困难,保持前进的动力。愿我们都能拥有强大的内心,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遇到何种风雨,都能坚定前行,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与成长 。 作者:祝卓宏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祝卓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