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0日,全国第十一期本会团体心理咨询研修班在成都正式开班,70余名来自全国10余个省市的学员齐聚一堂,开启为期三天两晚的深度学习之旅。 作为团体心理咨询创始人、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城乡社区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韦志中老师授课,以独特的团体心理咨询模式带领学员探索这一本土化心理服务模式的精髓。 破解心理健康服务本土化难题 随着社会转型期心理需求激增,西方心理咨询模式面临文化适应性挑战。韦志中教授在开幕式指出:"团体咨询不仅是技术,更是文化载体。我们创建的‘本会模式’,正是要让中国人用符合自身情感逻辑的方式获得疗愈。" 
韦志中教授于2006年提出的本土化会心团体模式,本会团体以人本主义为背景,扎根中国文化土壤,融合“教育”、“成长”、“治疗”三大模式,独创"文化情境模拟关系动力重构"等技术体系,已成功应用于社区心理服务、企业EAP、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等领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服务体系。本次研修将重点突破传统文化心理资源与现代咨询技术的融合应用。 本次研修班采用"理论授课+现场演示+分组实训"三维教学模式。在后续3天2夜课程中,学员将系统学习团体组建、文化动力分析、本土化干预方案设计等核心内容。结业学员将获得由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认证的专业能力证书。 现场直击:经典技术引发情感共振 授课现场,韦志中教授演示了标志性技术"内外圈互动"。60名学员通过内外双圈轮转对话,在结构化交流中迅速建立信任。"当对方重复我的话语时,突然理解了什么叫'被真正听见'。"成都学员李琼在体验后表示。 
随后的"生命中的贵人"练习将气氛推向高潮。多位学员在分享童年关键人物时潸然泪下。"这种集体情感释放不是偶然,"韦志中解说,"通过激活‘报恩心理’这一传统文化基因,我们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疗愈路径。" 一位参与体验的心理教师分享:“当我们在韦老师的引导下实际操作‘生命中的贵人’技术时,我才真正体会到本会团体如何通过‘评估、呈现、表达、转换、整合、康复’六个阶段促进深度改变。” 本期学员来自四川、河北、贵州、云南、重庆、内蒙古、黑龙江、山东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学员队伍中既有心理咨询独立执业者、社会工作师,也有社会组织负责人、社区书记、政法干部、企业高管以及学校心理健康教师等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这种跨领域、多背景的学员组合,恰契合了团体心理咨询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全方位应用的特点。 2025,让我们相聚蓉城,在本会团体心理咨询理论与实践研修班中,探索本会团体心理咨询的奥秘,提升自我,为社会心理服务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