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我没办法活了,可以帮我通知家人处理我的后事吗……”4月7日18时30分,绵阳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接到一个特殊的求救电话,一名男子称自己心灰意冷,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 在安抚男子情绪的同时,接警员锁定其位置,通知附近警员赶到现场,同时启动“警医联动”处置机制,联动新开通的“12356”心理援助热线,让24小时在线值守的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医生与报警人直接对话。 在民警和心理医生长达35分钟的耐心引导与安抚下,经过警医联动的全力救援,最终,这名男子成功获救。 4月10日,绵阳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5月,绵阳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与绵阳市心理援助热线(市第三人民医院)携手共建的“110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警医联动工作机制正式运行,并设置开通了专席,实行24小时全天候运行。 此后,在接到此类警情后,警方会迅速锁定报警人所在位置并指令周边警力赶到现场开展救援,同步联动“12356”心理援助热线,及时对报警人采取专业的心理疏导。 “民警赶到现场实施救援、稳定现场秩序,防止报警人实施极端行为,心理医生依托心理援助专线,实现‘110+心理专家’三方联动,填补了传统接警中专业心理干预的空白。”该负责人表示,在该机制下,110报警服务台、辖区处警单位、心理援助团队实现无缝衔接,短时间内便可完成“接警?定位?干预?救援”全流程。警医联动机制运行以来,已成功联动处置多起相关求助警情。 此外,在警医联动机制运行后,除了开展好“线上干预、线下联动”工作外,警医双方还逐步增添涵盖随访建档、专业培训等多项工作措施,心理医生定期对110接警员开展心理危机干预专业强化培训,传授专业沟通方法、技巧和处置策略,充分发挥好公安机关及时性和医护力量专业性的职业特点。 “有了心理专业力量加入,以他们特有的沟通技巧,可以帮助更多有需要的求救人摆脱情绪困境,同时也为线下应急处置争取必要的时间和条件。”绵阳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负责人说。(唐超 记者 刘晏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