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灾让举国上下都写满了牵挂。而一些市民向本报反映,连日来对灾情的关注,那些令人揪心的场面时时刻刻都在脑海里徘徊,导致心情低沉,甚至出现了食不甘味、神情恍惚的症状,影响到了工作。
“从早上起床开始,便关注着中央电视台的赈灾直播节目,工作的时候,必然有网页是显示着救灾最新的信息,而每天晚上,央视直播节目不结束全家都不肯睡觉。”市民周女士告诉记者,连续一周多的时间下来,脑子里除了关于灾区的信息,干什么都提不起劲来。来自四川的林小姐说,虽然自己的亲人都很好,但是家乡的灾情让她一周来几乎都没有好好地吃过饭,也没有好好地睡过觉,加之三天的举国哀悼日,每次参加类似的哀悼或祈福活动,都会泪流满面,精神也变得有些恍惚。
中山市某咨询有限公司心理测评师朱江岐告诉记者,汶川大地震造成的对生命的冲击是触目惊心的,灾后,国家对灾情的公布采取了完全透明的政策、民众普遍表达出对灾区的爱心都反映出了这一伟大民族的精神风貌。而哀悼日的沉痛、电视中悲惨的画面、重复的报道、网络和报纸灰暗的色彩,这些反复刺激,都会引起人们哀伤的情绪,从心理学上看来是很正常的。
朱江岐说,当前,市民能做的就是全力支援救灾,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在给别人安慰的同时,也给自己安慰,但在对灾区遇难者表达哀悼的同时,也应该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他建议,市民首先应该控制看新闻的时间,连续看电视的时间在关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为宜,之后要注意休息或干其他事情,尤其不要整日沉浸在电视画面里;其次,在表达自己对遇难者的哀思后,要关注一些其它平常的事情;而对于已经出现极度地沉痛、甚至厌食失眠等状况的市民,应该多与朋友、同事、家人聊天,早点让自己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