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找回密码   
 
资 讯
 
服 务
 
 
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培训
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培训
   心理在线--您的心灵家园 、成长乐园! 心理咨询预约客服电话:010-62205655、84722258、86868848  
   首页 >> 资讯>> 心理百科 >>案例

 

疫情心理案例100例之大众心理案例(34个)
2022-12-03 22:12:20    作者:xiantanyeshi

一、复工复产人员(6个)


案例67

症状:

求助者男,28岁,企业职员,因为疫情,过年前到现在一直待家里没有出去过,时间越长,就越害怕出去,过几天就要上班了,想到家里老年人体质不是太好,自己要到外地工作不能贴身照顾他们,特别担心家人和自己被病毒感染,觉得自己真是太难了,食物下降,睡眠也不太好。

分析:

求助者的问题是由于担心自己和老人感染病毒,即使是上班,也害怕出门,现在心情忧虑、烦躁影响了饮食和睡眠。

建议:

1.做好自己的上班路上及岗位上的防护,很多官方网上都有科学的防护指导。

2.安排好自己离家后父母的生活,可以多和父母沟通交流商讨,也是一次亲子关系加深的机会。


案例68

症状:

求助者女,30岁,近期在家工作接近7×12,还有学校安排的各种学习,还要做饭,保持家庭基本卫生。自己的背部、腰部酸痛无比,经常在家乱发脾气,因为感觉没有空闲时间给自己。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自我调适和修复。

分析:

在家工作会容易让生活和工作混在一起,互相侵占,从而消耗自己的心理资源,从而引发心理障碍。

建议:

1.对工作和生活划分界限。可以试试打造出两个专属空间,一个是工作空间,另一个空间,是自己私人的非工作空间,在这个私人空间,不要做任何工作。这样不但会帮自己提升工作效率和生活满意度,而且会防止出现心理资源耗费太大引起的情绪问题。

2.给自己积极的自我关爱。不管每天有多少工作要做,一定要留出时间给自己,还要明确地告诉自己,自己值得拥有这样的个人时间和空间,来关爱和维护自身的身心健康。


案例69

症状:

求助者女,28岁,马上要上班了,心里非常不安,自己的口罩不太多了,上班的地方大家的工位都离得很近,单位的人来自四面八方,很担心自己会被感染。觉得自己在家宅着很安全,一想到喝水、吃饭的时候都要摘掉口罩,就有辞职的念头,但若是因为疫情失去了工作,又觉得不值得,看到今年的经济形势,也不知道如果辞职了还是否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临近开工,心里非常矛盾,导致睡眠开始出现问题。

分析:

企事业单位陆续复工复产,工作人员要陆陆续续上岗。人员的流动增强,感染的机会就会增大,担心是不可避免的。既想保住工作,更怕感染病毒,两种情绪交叠难免会纠结不安。

建议:

1.相信单位也是有科学评估的,能够开工说明疫情已得到控制,不必过分担心。

2.复工后也要做好防护。按照要求,做好居家、上下班途中和工作场所的个人防护,每个人都保障了自己的安全,大家在一起就安全。


案例70

症状:

求助者女,28岁,即将复工上班。但所在地已经买不到口罩和消毒水,自己虽然已经存了好些,但还是始终觉得会不够用,担心自己的库存很快就会用完然后自己会因为缺乏防护而被感染,睡眠受到一定影响。

分析:

重大的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人们都会遭受不同程度的影响,除了给生活带来改变,同时,危机事件还会引发人们的很多不同应对和身心感受。求助者的问题在于恐惧和不安已经大过了口罩的问题,使其注意力变得狭窄,进而引发焦虑。

建议:

1.纠正求助者的错误认知。觉得口罩始终不够,那么多少才是够的呢?口罩够了以后会不会又觉得消毒水会不够呢?使求助者明白,过多聚焦在了问题上,这样会不容易放松下来,也就无法多角度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只有看到了自己真正担忧的是什么,才有机会明白自己到底被困在了哪里,焦虑才能得到缓解。

2.除了上下班,尽量减少出门,这样就减少口罩的使用,降低消耗,同时可根据央视新闻网、人民网等权威网站的指导,如果不是去医院,或者人多聚集的地方,使用过的口罩用酒精消毒,再通风透气后,是可以重复使用一两次的。


案例71

症状:

求助者男,40岁,已经持续工作50多天了,中间虽然在家办公,但是感觉比上班还累,虽然和家人相处很好,但是心理压力太大了,最近早晨出现起床困难,起床浑身酸疼,心情烦躁等问题,不知道该如何调理。

分析:

求助者的情况是疫情让自己的工作环境改变,家是单位,单位在家,角色混乱,互相影响。每个角色都在工作,没有适当休息。再加上一个多月的疫情给每个人带来的恐慌,每个人在长时间的坚持后,都会有疲劳感和焦虑情绪。

建议:

1.学会接受目前的一切,想像这是一个新的任务。当你接受了,心会平静下来,就会安心做自己的事情,并告诉自己,以后回忆起来,我曾经经历过,这就是人生。

2.学会放松,做一些运动、听音乐、唱歌等。

3.适当转化一下角色,如工作时尽量让工作这个角色上场,尽情表现,生活的角色一样。这样自己每一个角色都有适当的休息时间。


案例72

症状:

求助者,男,23岁,最近新冠疫情期间,在家里除了看电视什么事情都做不了,虽然相信疫情随着时间一定能过去,但担心自己的生意怎么办,刚开始创业,压力很大,现在整日待在家里,心里更加郁闷。不知道如何缓解这种焦急难熬的状态分析:

在当前,很多青年人都和求助者一样,在疫情面前无一不感到慌忙失措。尤其是身处疫区,刚刚开始起步的事业面临着停顿,刚刚盘活的生意面临着不确定的风险,将自己的焦虑和抑郁更加扩大了,但求助者也应意识到,不仅仅是自己一个人的生意受损,为了确保安全而暂时牺牲经历利益是值得的。

建议:

1.多关注一下当前国家各部委出台的相关政策,为自己事业在疫情后的快速恢复想办法、解难题、做攻略。

2.接受事实、转变心态,好好利用隔离的这段时间,在有限的资源下,做好合理的安排,化压力为动力,给自己充电,从平时的忙碌中抽身出来,陪陪家人,关心家人,还可以多做放松练习帮助自己舒缓情绪。


二、家长(5个)


案例73

求助者,女,27岁,自由职业者,老公是公司里的员工,疫情期间和家人居家隔离,孩子今年两岁,很可爱,但也特别调皮,老公平时居家办公工作忙,不管孩子不做家务,自己都忍了,这些天在家里没事干,中午才起床,然后就是玩手机刷抖音打游戏,连奶瓶都不管刷,说他几句,他还厉害得很,感觉特别生气和郁闷。

分析:

此次隔离防护使得以往的生活习惯、人际关系等发生很大改变,加之时间过长,肯定会造成一些矛盾和摩擦,带来心理压力也是正常的。

建议:

1.调整认知,修正分工方式。可以多与老公沟通,尝试在居家期间让他承担一些家务,让他分担自己的辛苦,同时也能更加体谅自己的不易。

2.多沟通,产生共同爱好。借此机会和丈夫多沟通 互动,让他知道自己的喜好,与他共同完成一件事。一家人可以看书、追剧、室内运动、增长厨艺,娱乐方式多元化,矛盾就会减少。

3.寻找社会支持。可以通过打电话,发微信等方式向家人,同事和闺蜜倾诉,以此来缓解自己心情。


案例74

症状:

求助者女,37岁,最新因为肺炎假期延长,居家隔离,有了更多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原本想着孩子已经上初中了,一直没有时间好好陪陪他,现在可以好好陪陪孩子,却发现亲子关系越来越紧张,矛盾重重,在疫情带来焦虑的情绪上又叠加了亲子关系的焦虑,不知道该如何调整。

分析:

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父母也是会有焦虑、恐惧、担忧等情绪的,因此无形中会带给孩子,孩子本能地会去回避。其次,亲子关系的质量不是靠陪伴时间的长短来决定,而是靠陪伴的质量来决定,如果父母不懂孩子,陪伴质量不高,时间越长,矛盾就会越多,特别是孩子正处于青春期这一独立和依赖、理想和现实等充满冲突的特殊时期,更是如此。

建议:

1.要学会懂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与孩子的共处中,与孩子共情,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无条件的接纳和爱。

2.在和孩子交流时,不要凭着自己的经验去说教,而是更多地肯定和赞赏。

3.孩子假期延长了,不要一味地强调学习,可以和他一起分担家务,照顾老人,历史给予孩子鼓励。

4.让孩子成为自己的老师,如耐心接受他的世界。


案例75

症状:

求助者女,32岁,孩子上一年级,因为疫情影响导致开学延迟,所以最近学校在试用网络教学,老师要求每天打卡,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经常不配合,自己就会忍不住发脾气吼叫,但事后就会感到很后悔。不知道疫情何时能够结束,很多事操心又没办法解决,感到烦躁。

分析:

肺炎疫情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产生焦虑、怀疑、紧张的情绪其实是人类应对外界刺激的一种能力。作为孩子的父母,不仅要关照孩子的安全和起居,而且要管理和辅助孩子的学业。这些都难免让人感到压力倍?,求助者需要学会恰当地应对压力和不确定性。

建议:

下次感到有情绪来临时,采用“一停二看三通过”的方法,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一停,能够允许自己暂停正在进行的事情,也许还可以做个练习让自己稳定下来;二看,做一些静心训练,去思考自己的期待和渴望,也许可能帮助自己获得一些看问题的新的角度和看法;三通过,列出一个可行的计划。


案例76

症状:求助者男,39岁,孩子初三,马上中考,但孩子整天在家玩手机,网课不好好上,反正不交作业老师也没办法,彻夜玩游戏,气的说他几句还顶嘴,最终两人爆发强烈冲突。

分析:

今年的疫情是在寒假及前后,孩子们开学推迟,目前在家上网课,这对于所有的家长和孩子来说都是一个挑战,要熟悉上课软件的使用,要自主安排自习和作业,要按时打卡上传作业。不仅仅是在学习文化课,更是要学习如何进行线上学习。年龄大一点自觉性强一点的孩子还比较省心,但大部分的孩子都是需要家长监管和督促的,在这个时候,家长和孩子都会有压力,情绪不稳定,容易冲突。

建议:

1.适度给孩子讲疫情,并且自己的情绪、表情要管理好,多给孩子传递信心、正能量。

2.利用难得的宅居时间,和孩子进行积极的亲子互动,陪孩子玩一些他们喜爱的游戏、教孩子做菜。做孩子快乐的“同伴”,积极的亲子互动是治愈孩子消极情绪的良方。


案例77

症状:

求助者男,16岁,自从新冠肺炎肆虐以来,其所在小区也在宣传防控措施,他的母亲在家每隔几分钟就催促他去洗手,求助者本人觉得并无此必要,就不愿意去洗手,母子俩总会因此产生矛盾,不欢而散,求助者本人感到很苦恼,不知道该怎么解决。

分析:

求助者母亲的要求属于一种强迫行为。遇到当前的问题,很多人都会出现类似的困惑,预防新冠肺炎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勤洗手、戴口罩、少出门。但过度频繁的洗手就没有必要了,由于对疫情的恐惧和焦虑超出了承受极限,有些人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只能通过反复洗手、反复消毒来降低这种不安全感。

建议:

1.尝试看到母亲的焦虑和还怕,对母亲多一份包容和关怀。

2.换位思考,主动沟通,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帮助母亲用手机微信和亲朋好友畅谈,获得情感支持。

4.邀请母亲一起做转移注意力、宣泄情绪的活动,比如看书、做操,技能抵御病毒侵害,也有利于促进亲子沟通。


三、青少年、学生(15个)


案例78

症状:

求助者男,21岁,大三学生,寒假自己已安排了实习的机会,结果因为疫情,哪里也去不了了,感觉很沮丧,对未来的职业突然就没有兴致,觉得干什么都提不起劲。

分析:

求助者当前的困惑是疫情出现的时间节点正是春节前后,所以打乱了自己年后的诸多实习计划,确实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和困抗。

建议:

1.调整消极思维,以积极的心态按照卫生部门的要求:戴口罩、勤洗手、免外出。

2.利用准得在家里的时间学习新的知识,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加适量的运动。

3.利用在家的时间多陪伴家人,既能转移注意力,也能促进亲子关系。


案例79

症状:

求助者男,17岁,高二学生,上的是住宿制学校,由于现在新冠肺炎疫情推迟开学,自己每天在家面对家人,不是爸爸妈妈,就是爷爷奶奶,他们总欢管着自己,天天唠叨,不是让自己吃这个吃那个,就是催促让自己刷题,感觉很反感,其实自己有自己的想法和计划,再这样下去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和他们相处。

分析:

现在处于特殊时期,一家人居家隔离期间难免会相互发生矛盾,而且求助者学业压力大,一些隐藏的问题难免会因此暴露出来。

建议:

1.改变自己的认知。求助者之前是住宿制,家人一直不能和自己在一起,所以当有机会在一起的时候,可能他们密集型表达爱的方式让自己有些透不过气,但也需要正确理解。

2.尝试让家人看到你的成长。比如,当父母催促自己读书的时候,自己完全可以把自己完美的学习计划亮相一下。当他们在为了一些问题烦恼的时候,也可以参与其中、为家人分担解忧。

3.可以尝试家人开心扉,好好沟通。一方面说说自己的设想与计划,另一方面让家人也说说他们的担忧,说不定他们也有非常好的建设性意见。


案例80

症状:

求助者男,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最近因为疫情居家隔离,母亲每天在家上班,但感觉和母亲冲突特别大,总是因为各种事情和妈妈顶嘴,现在母子两人几乎都不说话了,自己感觉很难过,也不想每天和母亲冷战,可是不知道怎样才能改变现在的情况。

分析:

求助者已经进入青春期(12-18岁),这确实是人生成长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每个人都会经历青春期,但不是每个人的青春期都一定会和父母产生冲突,并有叛逆情绪和行为,因此首先需要纠正求助者的错误认知,才能促使其行为改变。

建议:

1.使求助者明白青春期的孩子并不必然叛逆,叛逆常常是因为时代发展的太快,孩子和父母之间对同一事件的想法完全不同,又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导致的。所以只要沟通方式和渠道畅通,每个孩子都是可以拥有一个很美好的、有师长共同参与的青春期的,当求助者意识到这点以后,就会自觉地与母亲进行沟通,增强亲近感。

2.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改变每天睡懒觉的习惯;自觉主动在规定时间起床上网课;完成每天的网课作业并提交;不要再让妈妈因反复催促、提醒而焦虑。


案例81

症状:

求助者女,22岁,是从武汉放寒假回家的大学生。最近几天母亲一直高烧不退,引发了求助者的持续焦虑,虽然通过检查排除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但求助者焦虑情绪并未得到好转,晚上的睡眠也受到了影响,本来准备下一年考研,现在也已经无心学习。

分析:

求助者的主要问题是焦虑,以至于影响到了学习和睡眠。家中母亲发烧一直不退,虽然通过检查排除了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但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里,但求助者很容易联想到病毒是否是自己从武汉带回来的,从而因为自责引发了焦虑。

建议:

1.学习一些放松的方法,帮助自身缓解焦虑。

2.进行正向激励,多用积极的话来暗示自己,如:“虽然有焦虑的情绪在,但我能够应付了它!”引导自己的认知往正性方向走。

3.制定学习计划,使自己按着这个计划走,这样一个大任务,分割成若干个小任务,一个一个的去完成,每完成一次,可以鼓励自己一次,从而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案例82

症状:

求助者男,17岁,高二学生,平时面对作业和老师们严肃的面孔,不得不把自己的健康置之度外,于是养成了每天睡4?5小时的习惯,现在到了寒假,却晚上失眠,不知该如何调整。

分析:

有的学生确实存在对作业的恐惧心理,长期以往会对睡眠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寒假了,由于生物钟还没有调整过来,所以应该休息时仍处在兴奋状态,因此不能入睡。

建议:

1.除作业外,加强必要的体育活动,多听听音乐、唱唱歌,把时间填满。

2.调整好自己的作息规律,按时起床,按时睡觉,不要白天补觉,均衡饮食,坚持一段时间,睡眠肯定会有所改善。


案例83

症状:

求助者男,17岁,高中生,之前假期自己常和同学们一起打球,现在因为疫情只能闲在家里。这几天发现自己入睡越来越晚,从之前的11点入睡,到12点、1点,直到现在要凌晨3、4点オ能睡着,不知道该怎么办。

分析:

疫情之下多数人都会长时间待在家里,之前的生活节奏被打乱了,许多人会出现生理时钟紊乱的现象。特别是青少年容易推后睡眠时间。这主要有几个原因造成:第一,由于闲在家里,缺少运动,使得入睡时累积的睡眠动力不足造成入睡困难。第二,青少年本身就有生理时钟容易延迟的特点。在这样特别的假期,以往的计划不能执行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睡眠时间的推迟。

建议:

1.在家里多进行一些运动或承担一些家务,有助于在人睡前累积更多的睡眠动力。

2.固定起床时间,有助于稳定唾眠的生理时钟。

3.睡醒后就立刻到阳台或窗户旁,向外观望半个小时,有助于调整生理时钟。

4.卧室不要完全无光早上要让部分阳光能够照射到卧室,有助于身体保持生理时钟正常运作。


案例84

症状:

求助者男,22岁,在当前肺炎肆虐的情况下,父母和其他长辈依然聚众打麻将,求助者于是举报了父母,社区也进行了批评劝说,父母在外人面前答应的好好的,可回家以后就埋怨自己,求助者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感到很难过。

分析:

求助者自己是一位有着社会责任和科学精神的年轻人,同时也应该理解父母对自己的愤怒,他们之所以在这个非常时期还聚众打麻将,可能是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可能是抱着侥幸心理或者是太无聊了。他们最终会理解求助者行为的正确性的。

建议:

1.多向父母宣讲疫情相关的知识和政策,促使其认知改变。

2.暂时接纳父母的情绪,多对他们进行开导,避免家庭矛盾升级。


案例85

症状:

求助者女,18岁,疫情期间其奶奶经常外出溜达,而且不戴口罩,求助者劝说多次未果,最后与奶奶爆发了一次争吵,奶奶现在心里很激动,求助者自己也很烦恼,不知道该如何排解。

分析:虽然大家对疫情都很重视,但是仍旧会存在一些年纪大的人不听劝的情况,一方面是他们的生活养成了规律的作息,每天都要出门走走;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平时较少,对于疫情方面的信息了解的没有年轻人多,所以会在认知上产生差异。作为晚辈我们要理解他们的心理,认识到你们认知上存在的这种差异。

建议:

1.不要单纯地进行劝阻,可以同时给他们看一些权威的官方报道、科普文章等,让他们认识到病毒的传播方式和疫情防控的必要性。

2.要注意说话的态度,疫情确实令人害怕,但是要避免责怪和教育的语气,老人有的时候也需要哄的,让长辈感受到你关心的同时也能感到尊重。


案例86

症状:

求助者男,19岁,最近放假回家,总觉得父亲说话让自己很不舒服。父亲比较专制,希望家里人都能听从他,并且经常用话语来打击自己,自己也不太会表达,因此不敢拒绝父亲,总是压抑自己的情绪。求助者觉得自己感受不到父母的温暖和理解,导致现在内心怨气很大,容易发脾气。

分析:

家是理和情并存的地方,光讲理是不够的。父母生养了我们,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我们要怀有感恩之心。父亲这么做,确实会让自己感到很难受,但是按照他们的年龄,这些改变很难了。我们要学会接纳不能改变的,再尝试改变能改变的。父亲的话完全可以先听着,不用急着反驳择其善者而从之就好。

建议:

1.将眼光和精力放在原生家庭以外的生活中,因为这些才是自己未来努力的方向。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与其放在不能改变的地方,不如放到可以改变的未来上。

2.通过运动和音乐,缓解自己的负面情绪,让自己成为更有理性的人。


案例87

症状:

求助者男,16岁,因为疫情的影响不能出门,感觉母亲天天找自己茬,比如自己出去倒个垃圾没有关门,母亲就说自己把病毒放进来了,然后一直拿酒精消毒,本来关在家里就很烦,现在觉得更加烦躁,可是又出不去,不知道该怎么办。

分析:

在当下这个特殊的时期,重大的灾难会给我们带来一些负面的情绪,如恐惧、紧张、焦虑、烦躁、愤怒等,行为上也会做出一些缺乏理性判断的举动,这些都是一个正常人在遇到重大事件后的正常反应。

建议:

1.心理上要接纳现在这个有点烦躁的自己,告诉自己这是一个正常的反应,同时尝试去理解母亲的行为,可以和母亲聊聊,彼此过得情感上的支持。

2.可以通过倾诉、画画、写日记等方式把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会让自己舒服一些。

3.注意规律作息,正常饮食,这对于情绪管理也很重要。


案例88

症状:

女,13岁,初一,对上网课心存不满,觉得每天要大量时间盯着屏幕看,眼睛不舒服,不能跟自己闺蜜见面,学习也不是很有动力,每天应付了事,不喜欢现在的自己。

分析:

学校推迟开学,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在网络学习,不能出门,没有了集体生活,没有了老师的监管,没有了同龄的小伙伴,没有了操场,没有了互动,对于成年人来说尚且不适应,对于孩子,自然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

建议:

1.理解隔离的意义,多想想学校不开学,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健康,让自己不要烦躁。

2.寻求父母的帮助,理解他们也在适应新情况,一起努力,充实每一天的学习和亲子时光。

3.保证规律的作息,学习之余也注意多休息放松,调节好自己的状态和情绪。


案例89

症状:

求助者女,10岁,小学五年级,家在农村。这段时间不管是在电视里还是大人口中都是关于新型肺炎的消息,过年前村里又回来了一个在武汉打工的小伙子,目前村里虽然还没有人确诊,但自己从小就体弱多病,所以特别担心会被感染,这几天村口也开始有人检查,怀疑是不是村里也有人感染了,感到更加害怕了。

分析:

在当前重大事件的影响下求助者的恐惧心理也是可以理解的,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好又加重了这种担忧,由于年纪小,对于肺炎的认识也不完全,需要进行纠治。

建议:

1.首先要正确认识病毒的传播规律和防控措施,自己虽然身体不好但只要未与病人接触就不会感染。村里对人进行检查也是对大家负责,并不意味着肯定有人感染了。

2.合理饮食、运动,保证足够的睡眠,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3.可以做做深呼吸,或者看看童话故事,听听轻音乐,放松自己,有利于稳定情绪、调整心态。


案例90

症状:求助者女,18岁,高三艺考生,艺考刚结束,目前正准备复习冲刺,迎接高考,可是因为疫情的缘故,现在却上不了课,心里很着急,一想到这件事就很难受,没办法静心学习,一直在纠结疫情什么时候才会过去,认为疫情肯定会影响自己高考的正常发挥。

分析:

高考在即,现在是很重要的学习阶段。然而现在却上不了课,求助者出现不舒服、焦虑、着急的情绪是正常的,是允许的。

建议:

1.纠正求助者的错误认知。现在是所有的艺考生都同样上不了课,所以会不会影响其高考的正常发挥,跟现在上不了课没有直接关系。与其纠结什么时候开学,还不如从现在起付诸行动,在家好好复习。

2.将学习目标进行分解,规划好每天的学习内容,然后严格地去落实。

3.适当通过呼吸、运动等放松方法调节情绪,同时多和家人朋友进行交流互动,增强抗压能力。


案例91

症状:

求助者男,18岁,高三学生,因为疫情意外获得了一个超长假期,但自己并不想放假,想回学校,认为只有在学校自己才可以高效学习。自己在省重点高中上学,周围都是学霸级人物,平目里熬夜学习才能勉强维持自己的排名。这个假期里已被困在家里12天了,终目不见阳光,跑不了步,整日觉得浑身难受,也没有一个桌子可以让我写作业,父母还总刷视频,闹得自己什么也学不进去,非常烦躁。觉得自己的成绩开学肯定会退步,越想越觉得烦躁。

分析:

求助者的主要问题是因为疫情打乱了自己的学习节奏而感到焦虑。但是疫情确实严峻,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现在确实是要限制外出的,这是客观现实。与其烦躁于不能出门,倒不如看看我们可以控制的是什么,我们能在有限的条件下,自己做什么努力。

建议:

1.纠正自己不正确的认知,觉得同学都在努力学习,开学背定退步。虽然焦虑的心情值得理解,但还没发生的事情,就直接给出判断也是不对的。

2.调整好心理状态,然后以放松的心态好好学习,网上有很多视频教大家怎么在家锻炼身体,可以去找一找,确定两三件自己感兴趣的、比较安全的事情来做做,增加运动量,同时运动也可以缓解焦虑的心情。


案例92

症状:

求助者男,19岁,大二学生,受疫情影响暂时不能回到大学校园学习,于是和妈妈共同租住在一室一厅的小套房里。求助者生活在单亲家庭,从小和妈妈相依为命。但近日让他感到纠结和尴尬的是,疫情期间妈妈对儿子产生了很大的心理依赖。求助者的内心产生了很大的冲突:“我真的很尴尬,我的妈妈让我和她同吃同睡,可是我已经是成年人了呀!”

分析:

这样的事情不是个例,在疫情期间,有很多家庭都有类似的亲子矛盾。而问题的症结就在于,疫情把家人的物理距离拉近后,心理的边界也被模糊了。

建议:

1.保持适当的心理边界。父母与孩子的心理距离过远和过近,都会损害孩子建立亲密关系和保持心理健康的能力,求助者可以制定规则,小王的学习和就寝自己处理,妈妈不能干涉。

2.划定一定的物理空间。通过建立适当的隔断,即空间和物理的隔断,来保持家庭成员心理的健康。

3.尊重自己与他人的存在。允许孩子成为他自己,有他的梦想、思想和生活方式,哪怕和父母的设想不一样。同时,父母也应该把自身从同孩子的捆绑中解脱,有自己的追求和生活。只有在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得到真正的尊重、理解和接纳时,高质量的亲密关系和和谐共生的家庭才能出现。


四、老年人(4个)


案例93

症状:

求助者男,60岁,觉得自己发低烧,最高温 37.2℃,因为疫情担心自己被感染,去医院检查过之后,医生给出的诊断结果不是新冠肺炎,医生开药之后,让回家服用。觉得医生的诊断结果不可信,表示自己不焦虑,就是担心自己患病,想确认自己是不是被感染了。

分析:

老年人由于年龄原因,容易在疫情认知上出现两个极端,一是过于轻视,觉得这点疫情不是事,倒霉的都是别人,自己和家人肯定没问题;二是过度防护,不敢出门,在家里反复打扫卫生,反复消毒,尤其是有一些基础性疾病的老人,一旦身体不适,往往就会更为紧张。建议:

1.帮助老人建立正确认知。老年人的信息来源比较少,大多数都来源于电视,家人可为老人提供科学权威的疫情相关知识。并告知他们正确的防护措施。

2.可以想法设法让老人忙起来,比如做饭、剥花生、捡豆子、编织、陪孩子做游戏等等,忙起来就不会胡思乱想了。

3.鼓励老年人视频跟自己的朋友聊天。老年人平时爱出去找自己的伙伴,疫情期间不出门,可以鼓励老人视频聊天,多和外界交流。


案例94

症状:

求助者男,60岁,其姐姐70岁,且身体一直不太好,求助者想前去探望,但姐姐的家人考虑到疫情严重,不想让求助者过去,因此引发了和求助者的矛盾和争吵,求助者感到很委屈和伤心。

分析:

在老一辈人的心中是把亲情看的很重的,求助者知道姐姐身体不好想去探望确实是好心,但在这个特殊时期姐姐的家人拒绝其探望也是情有可原。求助者可能对于疫情的认识不足,而且没有很好地做到换位思考,导致和姐姐家人的沟通出现了问题。

建议:

1.求助者应多关注与疫情相关的一些信息,了解疫情的严峻形势,明白现在去探望确实是不合适的。

2.可以利用微信、电话等手段与姐姐进行沟通,缓解思念之情。同时加强与家人的交流,获得情感支持。


案例95

症状:

求助者男,73岁,平时的生活乐趣不少,以前早饭吃完就到公园锻炼,下午来上几局麻将,有时晚上还要出门去逛逛超市。可是疫情发生之后天天“宅家”不能出门,让求助者感觉非常憋闷。虽然与女儿一家四口同住,家中也是热闹的,但求助者就是感觉不舒服,这两天睡眠也不好了,晚上很晚睡不着、早上很早又醒了。

分析:

疫情期间像求助者这样的情况不少,长时间在家中或一个固定的地方活动,身体以及情绪容易出现各种不适,这属于疫情下的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

建议:

像求助者这样的睡眠困扰,可以尝试维持规律的睡眠时间和睡眠习惯,睡眠并非要按照“8小时”标准,在床上花费过多时间会导致片段失眠或浅睡眠,只需睡到第二天能恢复精力即可;每天同一时刻起床,一周七天全是如此,这样能够帮助我们建立“生物钟”;不管睡了多久,第二天一定要规律地起床,不要试图入睡,这样可能会加重入睡困难;起床后离开卧室,做一些温和的活动,如读书、听音乐、散步等,只有当感到困倦时再上床;把闹钟放到床下或较远的地方,不要看到它,反复看时间会引起担心、恐惧和挫败感,这些情绪会加重失眠;避免白天午睡或打盹,白天保持清醒状态有助于夜间睡眠。


案例96

症状:

求助者女,61岁,儿子媳妇因为疫情不能回老家陪自己过年,加之疫情一直持续,自己担心儿子媳妇,近期情绪几乎崩溃,说自己受不了了,不知道疫情什么时候过去,生活什么时候可以恢复正常。加之年龄较大,不能得到外界有效的信息,故而很紧张、不安,担心自己会死掉,害怕死掉没人知道,没有人管。整夜睡不着,在房间里走来走去、不停的哭、也不吃饭。

分析:

由于疫情的影响,求助者一个人在家缺乏必要的情感支援,觉得孤独,又担心自己的亲人,难免会产生负面情绪。

建议:

1.子女多通过电话等手段每天与求助者进行联系,告知自己身体状况,安慰求助者情绪。

2.向求助者介绍一些简单的放松方法,如腹式呼吸法,帮助求助者缓解焦虑。

3.寻求社会支持,多和居委会等组织联系,尽可能地寻求一些帮助和支持。


五、孕产妇(4个)


案例97

症状:

求助者女,29岁,妊娠28周,因“失眠2周”就诊。求助者2周前得知一个朋友因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去世,之后开始担心自己也有可能被感染,并出现入睡困难,严重时整夜不睡。睡不着时心情烦躁,怕睡不好导致免疫力低下,担心失眠会影响胎儿发育。

分析:

孕产妇由于处于孕期,激素等急剧变化可导致情绪不稳定,加之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所带来的压力,更容易出现持续烦躁焦虑、恐慌、坐立不安等表现,严重的话会引起失眠等躯体症状,需要及时干预。

建议:

1.多给自己正向暗示,强调自己并未和患者接触,没有感染的可能性,增强自信心。

2.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按时睡觉起床,白天不要补觉,形成生物钟,提升自己睡眠质量。

3.实在睡不着的话,可以适当服用一些助眠药帮助睡眠。


案例98

症状:

求助者男,28岁,妻子刚好疫情期间坐月子,是新生儿的不确定性本来就容易让妻子休息不好,加上疫情更使妻子有了抑郁的情绪。想知道如何做才能更好地防止新妈妈的抑郁情绪。

分析:

大多数女性,在产后会出现莫名的难过、失落甚至哭泣等情绪波动,一般几天或者几周之内就消失了,并非产后抑郁症,不需要过分担心。不过,的确还有十分之一左右的产妇就没这么幸运了。她们持续地感到空虚、无助、内疚、难过等等,产后抑郁就这么发生了。虽然每个人的程度有重有轻,但是产后抑郁症对产妇和婴儿,都会有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因此,家人和产妇的确要共同努力,来预防产后抑郁的发生。

建议:

1. 照顾好产妇的身体,尤其是保证睡眠和休息。产妇分娩后,体内荷尔蒙发生剧烈变化,容易造成情绪大幅度波动。如果睡眠严重不足,心理抗压能力也会明显降低。建议产妇在白天的时候,只要孩子睡着了,自己也跟着补觉。夜里可以让家里的其他人去照顾孩子,完成喂奶、换尿布等工作。家人要尽可能地保证产妇的睡眠。当然,身体恢复也需要产妇适当地进行一些轻度运动,比如下地溜达,做做舒缓的瑜伽,在跑步机上慢走等等。这些不但可以帮助她们放松心情,还能增强心理抗压能力。

2.为产妇提供全方位的心理支持。在坐月子期间,产妇的社交活动范围被迫缩小,通常会产生空虚和失落感。这个时候,家庭成员,尤其是另一半要多和产妇交流,倾听和分担她的内心感受和忧虑,给她及时的鼓励和安慰。除此之外,家人也可以鼓励产妇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和其他朋友交流,或者加入线上的新手妈妈群,和其他妈妈们一起分享育儿中遇到的困惑和挑战。这样的社交情感支持,能很好地防止产妇出现抑郁情绪。


案例99

症状:

求助者女,27岁,怀孕7个月,丈夫已经复工,自己一个人在家感觉寂寞不开心,也担心会感染病毒给肚子里的孩子造成影响,感到有些焦虑。

分析:

求助者怀孕7个月了一个人在家感到寂寞,这是正常的情绪反应。由于疫情肆虐而担心自己和宝宝的安全就更加加重了这种反应,导致出现焦虑情绪,可以尝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

建议:

1.听听音乐。孕妇每天都要听1小时左右的音乐,这样可以缓解心情。但是对音乐的选择要特别注意,千万不要是太过于激烈的,以免让肚子里宝宝过于兴奋。

2.和朋友聊天。疫情期间可以通过语音或视频的形式与朋友聊天,这样也可以打发时间。

3.做孕期运动。虽然说孕妇不能做剧烈运动,但是一些柔和的运动是可以做的,这样不但可以放松心情,还可以不让自己变太胖,同时还有利于生产。


案例100

症状:

求助者女,27岁,孩子出生恰逢疫情,害怕孩子抵抗力低感染,每天都很焦虑不安,不知道怎么排解。

分析:

孩子出生居家过程中是很安全的。在医院期间,医院都会采取高级别的防护措施,感染的概率很小,作为母亲,更要调整好身心状态,才能有精力把孩子带好。

建议:

1.调节认知,积极思考好的事情,不要天天想疫情,多给自己“我没有接触过感染者,不会感染的”之类的正向暗示。

2.通过呼吸或者肌肉放松,调节自己的焦虑情绪,可以多学习一些育儿的知识,转移自己的情绪,就不会胡思乱想了。


 

 往期回顾
 
 联系方式
 
预约电话:
010-62205655
咨询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校内
乘车路线:
地铁:乘坐地铁2号线在积水潭下车换乘810路、826路、47路、626路 、38路到铁狮子坟(北师大东门)下车即是。
公交:乘坐16路、22路、38路、47路、104路、304路、331路、618路、626路、635路、645路、810路、826路、919路、939路、949路到铁狮子坟(北师大东门)下车即是。
 银行账号
 
公司账户

开户名:北京心灵在线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开户行:北京农村商业银行北七家支行
账 号:0612000103000018047


个人账户
户 名:张照坤
卡 号:
中行: 6013 8201 0000 8785 118
建行: 6217 0000 1002 4027 180
工行: 6212 2502 0000 6483 380
农行: 6228 4800 1067 6690 315
邮政: 6221 8810 0006 4202 088

| | | | | |
 

网络商标:心灵在线.商标 京ICP备10023055号-3

版权所有: 北京心灵在线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1999-2099
TEL: 010-62205655 专家热线: 13681586989 E-mail :zzk118@126.com
北京心理咨询地址: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师大校内)   邮编:100875  QQ:982881848
本站关键词:心理咨询 心理治疗 心理培训 心理医生 心理专家 北师大心理咨询 青少年心理咨询 婚姻家庭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