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找回密码   
 
资 讯
 
服 务
 
 
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培训
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培训
   心理在线--您的心灵家园 、成长乐园! 心理咨询预约客服电话:010-62205655、84722258、86868848  
   首页 >> 资讯>> 心理大观 >>心理动态

 

看不见的战“疫”??要构建城市疫情应急心理防线
2022-05-12 18:32:30    作者:凤凰网

●2022年以来,新冠疫情呈现出点状暴发的特征,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势汹汹,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与生命伤亡,同时公众处在疫情中也出现了大量的心理问题,比如情绪抑郁、交流障碍、疑病恐惧等等。再加上在疫情防控期间,公众长期处于居家隔离的状态,封闭的空间更会让公众滋生出各种各样心理问题。《2021?2022大众心理健康洞察报告》指出“疫情造成的孤独感使得普通人群中,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困扰和压力的发生概率都有所提高对于疫情防控中的心理疏导工作,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全面加强心理疏导工作。所以,在疫情袭扰下,我们应积极构建应急心理防线,尽早采取心理疏导举措,以维护公众的身心健康。

一、疫情下公众表现出的负面情绪

1.恐惧焦虑

寻找及建立确定性是人类提高自身安全感的关键渠道之一。反之,在人类面对不确定性所引发的风险时,便会出现恐惧和焦虑的负面情绪。公众在面对影响极大的新冠疫情时,极易失去理性应对的能力,进而扩大自己的恐惧和焦虑感。据统计,在一些提供网络心理辅导及支持热线的机构中,有相当一部份的求助问题都是关于疫情焦虑和恐惧的。

2.情绪抑郁

处在抑郁状态的人,通常会表现出思维迟钝、意志衰退、情绪低落等状态。相关研究指出:公众的抑郁程度与突发应激事件密切相关。在新冠疫情出现后,公众抑郁情绪的检出率显著超过疫情暴发以前。并且,有些医护人员同样表现出兴趣减退、精力下降等抑郁反应。其诱发因素或许与疫情防控期间生活作息的不规律性、生活状态的急剧变化等相关。如果置身其中,大多数民众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郁和情绪化,面且比例会越来越高;主要表现为:在有一段时期内频繁感受到无望、低落及对凡事都缺少乐趣和兴趣的情绪。

3.疑病心理

公众在面对突发应激事件时,经常会出现疑病的情绪。在新冠疫情出现后,公众表现出不同的应激反应,且有相当一部分人出现“疑病”症状。疑病,会让公众过于看重自己的身体健康,从而引起精神交互作用,在此状态下身体发生的任何变化都好像被置于显微镜下,每当身体出现细微的不适便会被无限放大,将疫情的各种症状强套于自身。疫情期间在一些医院提供的线上心理疏导服务中经常会听到人们反映“不敢去医院看病”“最近总是睡不好”“我是不是感染了新冠肺炎”“怎么办”等疑病焦虑行为。

二、构建城市疫情下应急心理防线的必要性

1.疏导心理应激,消除负面情绪

新冠病毒传播的渠道主要是密切接触与呼吸道飞沫传播,各年龄段的人群都是易感群体,从而造成疫情扩散迅速、涉及群体广泛。由于受疫情的影响,公众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害怕、悲伤、焦虑等心理问题,随之而产生的就是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身体问题。研究表明:心理应激障碍患者极有可能会成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早期心理疏导有利于大大降低心理应激障碍转变成各种重性心理疾病的可能性。因此,各地应积极构建疫情下的应急心理防线,及时向公众提供合理、高效的心理援助,消除公众的心理问题,恢复公众的心理平衡。

2.缓解群体恐慌,稳定公众情绪

为了提高疫情防控效果,政府不得不采取交通管制等严格的非常时期的管控举措。但在人员流动完全受控的情况下,公众通常会体会到来自外部环境所施加的巨大压力及威胁,且会渐渐产生集群心理。在集群心理的影响下,公众往往会形成集群行为,群体间高频率互动而产生“紧急规范”,争相效仿他人的行为模式,形成情感上的共鸣,导致公众做出很多“出格”的行为,甚至会出现影响社会秩序稳定的极端行为。因此,各地政府应积极组织构建疫情下的应急心理防线应对措施,为公众提供精神层面的支持,缓解群体恐慌,稳定公众情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3.避免事态恶化,提升政府形象

在疫情防控过程中,除物资保障以外,对公众的心理关怀同样必不可少。及时、有效的心理关怀,不仅是社会文明的集中体现,更加有利于提升政府在公众心中的形象。构建城市疫情下的应急心理防线,在疫情出现后及时向公众提供合理、高效的心理援助,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所在。并且,只有利用网络和媒体第一时间向公众滚动传递当前政府正采取的一些应对疫情的具体有力举措的积极信息,保持舆论的正确导向,来不断消除公众的负面心理,才可以加强政府的公信力,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三、构建城市疫情下应急心理防线的具体路径

1.构建“党政统筹、社会分工、多方参与”体系

因为心理问题是十分复杂的,所以当前常用的解决机制是由政府机构牵头甚至是开展全面合作。在疫情防控期间,各级政府部门应强化公众心理服务机制的构建、运行和管理,充分发挥社会心理服务组织的作用和活力,从而构建“党政统筹、社会分工、多方参与”的联动体系,为保障公众心理服务机制的有序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在疫情防控中,公众心理服务机制应凭借自身独有的专业优势,全力培育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为今后公众能够更加理性地应对各种紧急突发事件打下良好的社会心理基础,进一步提升整体“心理防疫”能力。

2.引导公众正确认识疫情

专家指出:在新冠疫情出现时,有两点问题是需要引起注意的,其一,有些人面对疫情心怀侥幸、大意懈怠;其二,莫名的恐慌,引发混乱。恐慌,是疫情的“助燃剂”;而恐慌通常源自未知,公众面对疫情产生的过度恐慌,通常是由于缺少对疫情的准确认识。所以,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还需积极引导公众正确认识疫情,打消对此种疾病的恐惧感,主动接纳专家提出的各种防护建议,同时全力支持和配合政府采取的各类疫情防控举措。

3.建设多元化的社会支持系统

第一,政府应强化管理,对社会上的心理服务资源、技术资源等进行全面梳理,引导各类心理服务组织,向公众提供“有序、有效、合理、规范”的心理服务。第二,心理援助热线虽然是提供相关服务最为便捷的渠道,但并非是唯一的渠道。大部分人的负面情绪,还是能够通过家人陪伴、自我调节、互助手册、心理辅导等措施得到有效的缓解。而对于出现烦躁、紧张心理的公众,可向一些比如24小时城市志愿者心理援助热线求助;然而如果对于出现过度心理应激反应的公众,则应进行专业性更强的心理干预,比如线上团体、心理咨询等。第三,不同群体往往对心理服务有着不同的需求,需要有一些针对性地提供心理援助。通过基于不同的群体分层次地制定对应心理服务内容,比如,对重症死亡病例家属进行哀伤辅导,对医护人员及其家属开设特殊专线进行安慰等。

4.强化对疫情防控信息的管理


在疫情防控中,公众之所以会出现恐慌的心理,其中最关键的因素便是各种“小道消息”的大肆传播。随着自媒体的不断发展,信息传播速度进一步加快,所有人都可能成为信息“创造者”,同样还扮演着信息“接收者”的角色,不断通过情绪转移、焦虑共鸣和心理代入来迅速往外扩散,但是如果不进行严格的区分和疏导,便会涌现出更多的谣言和对抗情绪。因为在疫情暴发阶段,出于求生本能,公众通常会倾向于选择相信被歪曲的疫情防控消息、相信被夸大的疫情危害消息。所以,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疫情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可靠性、精准性。在疫情防控期间,国家和疫情暴发地的政府机构应及时召开疫情新闻发布会,及时向公众公布疫情信息,一定要高度尊重公众对于疫情相关信息的知情权,引导公众相信科学、相信政府,避免由于第三方的不实信息引起公众的恐慌。

作者:唐坚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往期回顾
 
 联系方式
 
预约电话:
010-62205655
咨询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校内
乘车路线:
地铁:乘坐地铁2号线在积水潭下车换乘810路、826路、47路、626路 、38路到铁狮子坟(北师大东门)下车即是。
公交:乘坐16路、22路、38路、47路、104路、304路、331路、618路、626路、635路、645路、810路、826路、919路、939路、949路到铁狮子坟(北师大东门)下车即是。
 银行账号
 
公司账户

开户名:北京心灵在线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开户行:北京农村商业银行北七家支行
账 号:0612000103000018047


个人账户
户 名:张照坤
卡 号:
中行: 6013 8201 0000 8785 118
建行: 6217 0000 1002 4027 180
工行: 6212 2502 0000 6483 380
农行: 6228 4800 1067 6690 315
邮政: 6221 8810 0006 4202 088

| | | | | |
 

网络商标:心灵在线.商标 京ICP备10023055号-3

版权所有: 北京心灵在线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1999-2099
TEL: 010-62205655 专家热线: 13681586989 E-mail :zzk118@126.com
北京心理咨询地址: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师大校内)   邮编:100875  QQ:982881848
本站关键词:心理咨询 心理治疗 心理培训 心理医生 心理专家 北师大心理咨询 青少年心理咨询 婚姻家庭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