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找回密码   
 
资 讯
 
服 务
 
 
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培训
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培训
   心理在线--您的心灵家园 、成长乐园! 心理咨询预约客服电话:010-62205655、84722258、86868848  
   首页 >> 资讯>> 心理大观 >>热点关注

 

这些心理学小知识,彻底改变你的认知方式
2021-03-18 21:23:57    作者: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人类似乎有一种天性,永远对自己不熟悉的事物同时保有好奇与防备。
远古时代,人们小心翼翼地试探着亦敌亦友的火;文明再演进,勇敢智慧的先民探索着世界的边际;近代技术与理论大爆炸,科学家们将人类的已知世界大幅度延展。
而如今,我们探索太空也探索地底,我们研究动物世界也研究人类自身,我们好奇厄尔尼诺的成因也好奇地震海啸的规律……若要说现在的我们与百年前的先辈或者十年前的我们自身之间最大区别是什么,除去科学的发展和物质世界的巨大变迁,或许在于对人类心理好奇与关注程度的不同。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抑郁症患者人数及与之有关的新闻报道的显著增加。也是在衣食无虞之后,我们才有开始有时间有精力来关注自身与周围人的心理健康,开始主动接触包括抑郁症研究在内的心理学。豆瓣上有一个高达三百余万次浏览的话题??#那些改变我认知方式的心理学知识#。在此话题下,不少网友分享着自己与心理学相遇之后的故事和心得。
比如,有人说,心理学让他知道,原来一些女性的性取向会因为家庭环境的影响而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自己的性向。有人知道了心理学上有“心理虐待”这样一个专有名词来描述人精神世界的受虐状态。有人了解了“负向偏好”这样一种心理现象,并开始积极地调整自身行为。还有一些人,他们通过心理学意识到了不为难自己,积极生活的重要意义。……
如上所言,我们每个人都是从自己的需要出发来关注心理学的。当你有兴趣去了解未知的知识时,必然带着自己的好奇和疑问,当然这里面最大的好奇就是“我”。我到底是怎样的人,我的过去说明了什么,我的未来又会怎样,了解自己永远是最为迫切。而了解的方式似乎也是一个挺神秘的话题。
01
幼儿园的小红花:强化效应
儿童时代的你我可能都曾为了获得老师的一朵小红花而开心雀跃。我们大概都有这样的记忆:幼儿园老师会把小朋友的名字写在一张大纸上,哪个小朋友作业写得好、帮助了他人,老师就会奖励他一朵小红花。一段时间后,计算每个小朋友都得到了几朵小红花,并对名列前茅的小朋友给予表扬和奖励。那么,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其实幼儿园老师正是利用了心理学中的强化原理。强化是由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的概念,指的是“有些行为的后果使得这种行为再次出现的可能性增加了”。
在最初进行研究时,斯金纳把白鼠放在一个装置特殊的箱子里,箱子里有一个杠杆,每按压一次杠杆,就会有食物出来。一开始,白鼠在无意之间触碰了杠杆,得到了食物,这让它尝到了甜头,就会更加频繁地去压杠杆,以不断地获得食物。这种过程就是强化,而食物就是白鼠的强化物。同样的,对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小红花和小五星就是强化物,每当小朋友表现好了就能得到表扬和强化物,那么小朋友们就会更加努力地去表现得更好以获得强化物。这就是强化在教学中的运用。强化有正负两种:正强化是在行为之后给予奖励,目的是增加行为,比如小宝宝咿呀学语,得到了妈妈的亲吻和赞扬,他就会更加起劲地学说话;而负强化也说是为了增加行为,所不同的是在行为之后撤销某种厌恶刺激,比如老鼠可以在迅速拉动绳子时避免电机的折磨,它很快就会学会拉绳子。另外,如果有些后果会使某种行为的出现频率减少,这些后果叫惩罚。
强化的运用十分广泛,还可以用来解释一些有趣的现象。例如一些迷信行为。有些地区的人在干旱的季节举行某种仪式拜神求雨,是因为过去有那么一次偶然的拜神仪式后碰巧下了场大雨,让人们误以为这是求神的结果,于是这场大雨作为一种偶然的强化物使旱季求神拜雨的活动成了一种习俗。
02
当赞美变成现实:期望效应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一个研究:他们到一所小学,在一至六年级中各选3个班级,并告知老师说他们要在学生当中进行一次“发展测验”。心理学家在一个班级里随便走了几趟后,就在学生的名单上圈出了几个名字,并以赞美的口吻告诉他们的老师,这几个学生的智商非常高,很聪明。
8个月后,他们又来到这所学校进行复试,奇迹发生了:发现当时被他们称为“智商高”的学生成绩都有了显著进步,而且性格开朗、敢于发表意见,与老师的关系也相当融洽。这时,心理学家才对老师说,其实自己对这些学生一点也不了解,也没做过什么所谓的“发展测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事实上,这是心理学家进行的一次期望实验。心理学家提供给教师的所谓“高智商”名单是随机抽取的。由于心理学家在教师心中有很高的权威,老师对他们说的话深信不疑,因而对心理学家所指出的那些“高智商”的孩子给予了很高的期望。
教师始终把这些名单放在心上,在教学中像对待聪明孩子一样对待他们;这些孩子也感受到了教师的这份期望,认为自己是聪明的,从而提高了自信心和对自己的要求,在行动上不知不觉的更加努力,最终真的成为了优秀的学生。
日常运用中它通常被简单的归结为一句话: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如果你成为了一名教师,期望效应将对你十分有用。近年来提倡的“赏识教育”就是以期望效应为基础的。期望效应也能给教育者一些启示,家长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鼓励和期望,告诉孩子们他们是聪明的、有能力的;让孩子们对自己增强自信心,对自己的人生前途更充满希望。
03
从失败到绝望:习得性无助
《看上去很美》里面的小主人公方枪枪在入学时候一心想要得到老师奖励的5朵小红花,他拼命的努力却怎么也没法得到那5朵小红花,最后他终于对小红花失去了兴趣。
在你的周围是不是也有一些人很努力地想要达成某个目标却百经挫折,以放弃而告终的?是不是有一些时候当你十分努力地想做成某件事却做不到,于是你开始气馁和自我怀疑了?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有个专门的名词,叫做习得性无助。有研究者做过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他们把跳蚤放在桌上,一拍桌子,跳蚤迅即跳起,跳起高度均在其身高的100倍以上,堪称世界上跳得最高的动物。然后在跳蚤头上罩一个玻璃罩,再让它跳;这一次跳蚤碰到了玻璃罩。连续多次后,跳蚤改变了起跳高度以适应环境,每次跳跃总保持在罩顶以下的高度。接下来逐渐改变玻璃罩的高度,跳蚤都在碰壁后主动改变自己的高度。最后,玻璃罩接近桌面,这时跳蚤已无法再跳了。研究者于是把玻璃罩打开,再拍桌子,跳蚤竟仍然不会跳,变成“爬蚤”了!
是什么原因让跳蚤变成了“爬蚤”?并不是因为它已丧失了跳跃的能力,而是由于一次次受挫学乖了,习惯了,麻木了。最可悲之处就在于,当实际上的玻璃罩已经不存在,它却连“再试一次”的勇气都没有。这就是著名的跳蚤实验。玻璃罩已经罩在了潜意识里,罩在了心灵上。行动的欲望和潜能被自己扼杀,研究者把这种现象叫做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但它在人的身上也存在。1975年塞里格曼用人当受试者,结果也产生了习得性无助。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上述跳蚤和狗的现象实际上是很多人的人生的折射??人们由于不断的碰到一些困难,遭到外界的一些打击、责难、批评就开始慢慢丧失信心和勇气,甚至开始颓废起来。
04
偶像的天价代言:名人效应
你有自己崇拜或喜爱的明星吗?你有没有想过自己为什么崇拜他/她?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有“逐梦演艺圈”的梦想?因为现实一再证明,在中国,一旦一个人受到了大众喜爱与追捧,很多厂家就会邀请其为自家产品代言,他的生活境遇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么,为什么众多商家愿意开出天价来聘请明星做产品的代言人?而这种代言的效果到底如何呢?我们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稍做分析。
首先,由于名人在社会上占据一定的社会地位,被公众关注,虽然他们所拍摄的广告很容易激发起人们兴趣,引起人们的注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能够吸引大多数人的注意已经是一个广告成功的第一步。
第二,名人的出现往往会引起人们一系列的心理变化,由崇拜到信任,由信任到追求,由追求到模仿。特别是那些名人的忠实崇拜者们,他们会在有意和无意间模仿自己偶像的穿着打扮,对于偶像所推荐的商品当然也会乐于购买。当刘德华在镜头前款款深情地诉说“我的梦中情人应该有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时,他的忠实FANS们又如何能抗拒他手中那瓶洗发水的诱惑呢?另外,明星拍摄广告还有可能会使消费者产生“移情效应”。“移情效应”是指将人们对某一特定对象的情感迁移到与该对象相关的人或事物上去的心理现象,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爱屋及乌”或“恨乌及屋”现象。名人电视广告利用消费者喜爱、仰慕的歌星、影视明星、体坛名将等做广告,使消费者将其对名人的喜爱之情迁移到名人所宣传、推荐的商品上来,从而增强广告的宣传效果。
第三,名人广告可以增强广告的可信度。广告心理学的研究认为,消费者对一个广告的相信程取决于消费者对信息来源及信息本身的信赖程度,前者可以说是消费者用来决定后者是否值得相信的重要依据和线索。当消费者对广告所宣传的商品的信息内容知之甚少,或一无所知时,他们会信赖在这方面有专业知识的人,听取他们的意见图片和建议,认同他们的观念和思想。
比如,在健康、医疗方面,人们愿意接受医生的意见和建议;在增强身体素质方面,人们愿意听取体坛名将的建议;在美容、着装方面,人们愿意接受文艺名人和服装设计专家的观点和思想,并以他们的看法为准则。名人电视广告正是抓住了人们的这一心理规律,选择使用过或正在使用某产品的名人,以自然的态度和切身感受来介绍产品,或以专家的身份来推荐产品,以期取得消费者的信任,提高广告的可信度。当然,利用名人做广告如果方法不当也会适得其反。例如,在电视广告中,如果明星的表演过多,可能会过度吸引受众的注意,弱化商品信息对受众的刺激,如果明星在代言某商品后爆出了丑闻,那对于他所代言的品牌形象也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些都是商家在请名人做广告时所应该考虑的因素。
05
越反对越向前: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莎士比亚的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几乎尽人皆知:罗密欧与朱丽叶相爱,但由于双方世仇,他们的爱情遭到了极力阻碍。但压迫并没有使他们分手,反而使他们爱得更深,直到殉情。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见到这种现象:处于青春期的子女对异性产生了好感,父母怕影响孩子的学业,对此进行百般干涉。结果却不能减弱孩子们对异性的好奇,反而使之增强。心理学把这种爱情中的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现象称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即,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这是有关爱情的一种“怪”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认知失调理论很好地解释了这个颇具罗曼蒂克色彩的效应。人都有一种自主的需要,希望自己能够独立自主,而不愿自己是被人控制的傀儡。当人们被迫做出某种选择时,他对这种选择会产生高度的心理抗拒,而这种心态会促使人们做出相反的选择,并实际上增加对自己所选择对象的喜欢。
因此,人们在选择恋爱对象时,当外在压力要求人们放弃选择自己的恋人时,由于心理抗拒的作用,人们反而更转向自己选择的恋人,并增加对恋人的喜欢程度,使双方的感情更牢固。当这种恋爱阻力不存在时,双方却有可能分开。
经历过重重阻力和生死考验的爱情,不一定能抵得住平凡生活的冲击。当爱情的阻力消失时,也许曾经苦恋的两个人反而失去了相爱的力量。正是这种心理机制导致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一代代地不断上演。
06
集体冷漠之局:旁观者效应
可能很多人都经历过这样的事件:公交车上小偷行窃旁人看到了却无人提醒受害者;老人在大街上跌倒却没人愿意去把他扶起来……就这样,一桩桩旁观者众多,却“见死不救”的事件不断见诸报端。在看到这些报导时候,你是否觉得人性过于淡漠,甚至不愿伸出手来帮助一下处于危机中的人们?下面,让我们来深刻剖析这“旁观者冷漠”后面的原因。
先来看一个曾发生过的真实案例:1964年3月13日夜3时20分,在美国纽约尤克公园某公寓前,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吧间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当她绝望地喊叫:“有人要杀人啦!救命!救命!”听到喊叫声,附近住户亮起了灯,打开了窗户,凶手吓跑了。当一切恢复平静后,凶手又返回作案。当她又喊叫时,附近的住户又打开了电灯,凶手又逃跑了。当她认为已经无事,回到自己家上楼时,凶手又一次出现在她面前,将她杀死在楼梯上。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她大声呼救;她的邻居中至少有38位到窗前观看,但无一人来救她,甚至无一人打电话报警。
这件凶杀案在当时引起纽约社会的轰动,也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两位年轻的心理学家约翰?巴利和比博?拉塔内对旁观者的无动于衷、见死不救作出了自己的解释。为了验证自己的解释和说明,他们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他们让72名不知真相的参与者分别以一对一和四对一的方式与一假扮的癫痫病患者保持距离,并利用对讲机通话。他们要研究的是:在交谈过程中,当那个假病人大呼救命时,72名不知真相的参与者所作出的选择。事后的统计显示:在一对一通话的那些组,有85%的人冲出工作间去报告有人发病;而在有4个人同时听到假病人呼救的那些组,只有31%的人采取了行动!
因此,两位心理学家对克尤公园的杀人案没有人见义勇为的现象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社会心理学解释,并概括为“旁观者效应”。旁观者效应也称为责任分散效应,是指对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倾向于作出积极的反应。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对于旁观者效应形成的原因,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调查,结果发现:在不同的场合,人们的援助行为存在巨大的差异。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如果当时只有他一个人能提供帮助,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对受难者给予帮助。
如果他见死不救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如何打破“旁观者效应”的魔咒,这也是心理学家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07
想当然的自动加工???刻板印象
请看这样一个问题:一位公安局局长在路边同一位老人谈话,这时跑过来一个小孩,急促地对公安局局长说:“你爸爸和我爸爸吵起来了!”老人问:“这孩子是你什么人?”公安局局长说:“是我儿子。”请你回答:这两个吵架的人和公安局局长是什么关系。
这一问题,100 名被试中只有两人答对!后来对一家三口问这个问题,父母没答对,孩子却很快答了出来:“局长是个女的,吵架的一个是局长的丈夫即孩子的爸爸;另一个是局长的爸爸,即孩子的外公。”
为什么那么多成年人却回答不了这么简单的问题呢?这就是刻板印象: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这是我们在认识他人时经常出现的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它既可能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形成的,也可能是基于他人的介绍、描述等方式习得的。公安局局长应该是男性,从这一刻板印象出发,自然得不出正确答案;而小孩子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也就不受刻板印象的限制,因此,一下子就说出了正确答案。
我们经常听人说的“长沙妹子不可交,面如桃花心似刀”、东北姑娘“宁可饿着,也要靓着”,实际上都是“刻板印象”。刻板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我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和某个群体中的每一位成员都进行深人的交往,而只能与其中的一部分成员交往,因此,我们只能“由部分推知全部”,由我们所接触到的部分,去推知这个群体的“全体”。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简化认知加工过程,迅速地形成判断。
但是,刻板印象有消极的面:刻板印象一经形成,就很难改变,无论这种印象是否准确。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一定要考虑到刻板印象的影响,例如,市场调?公司在招聘人户调的访员时,最好选择女性,因为在人们心目中,女性一般来说比较善良、较少攻击性、力量也比较弱,因而入户访问对主人的威胁较小;而男性,尤其是身强力壮的男性如果要求登门访问,则很容易被拒绝,因为他们更容易使人联想到一系列与暴力、攻击有关的事件,引起人们的防范心理。
中国有句古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居住在同一个地区、从事同一种职业、属于同一个种族的人总会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因此,刻板印象一般说来还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刻板印象毕竟只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并不能代替活生生的个体,因而“以偏概全”的错误总是在所难免。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在与人交往时,“唯刻板印象是瞻”,像“削足适履”的郑人,宁可相信作为“尺寸”的刻板印象,也不相信自己的切身经验,就会犯错误,导致人际交往的失败。
学习心理学不能让我们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但它为我们提供了一扇认识自己的窗口。通过学习心理学,我们可以了解人心内在的逻辑和规律,了解原生家庭和成长环境对我们的影响。理论与现实相连接,我们才有接纳自己,坦然面对现实的勇气,才有不断自我完善的动机和行为。摆脱心理困境,追求人生幸福的必读书。
-End-
编辑:山鬼 黄泓
观点资料参考:
《写给中学生的心理学 (第二版)》
原标题:《这些心理学小知识,彻底改变你的认知方式》


 

 往期回顾
 
 联系方式
 
预约电话:
010-62205655
咨询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校内
乘车路线:
地铁:乘坐地铁2号线在积水潭下车换乘810路、826路、47路、626路 、38路到铁狮子坟(北师大东门)下车即是。
公交:乘坐16路、22路、38路、47路、104路、304路、331路、618路、626路、635路、645路、810路、826路、919路、939路、949路到铁狮子坟(北师大东门)下车即是。
 银行账号
 
公司账户

开户名:北京心灵在线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开户行:北京农村商业银行北七家支行
账 号:0612000103000018047


个人账户
户 名:张照坤
卡 号:
中行: 6013 8201 0000 8785 118
建行: 6217 0000 1002 4027 180
工行: 6212 2502 0000 6483 380
农行: 6228 4800 1067 6690 315
邮政: 6221 8810 0006 4202 088

| | | | | |
 

网络商标:心灵在线.商标 京ICP备10023055号-3

版权所有: 北京心灵在线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1999-2099
TEL: 010-62205655 专家热线: 13681586989 E-mail :zzk118@126.com
北京心理咨询地址: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师大校内)   邮编:100875  QQ:982881848
本站关键词:心理咨询 心理治疗 心理培训 心理医生 心理专家 北师大心理咨询 青少年心理咨询 婚姻家庭心理咨询